□张敏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影响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和咯痰,这些症状会连续出现2年或更长时间,每年至少出现3个月。在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咳嗽、咯痰和喘息症状的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的起病通常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可能因急性发作而加重。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痰等,有时伴有喘息。咳嗽通常在早晨较为严重,睡眠时会出现阵咳或排痰。咯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状,有时可能带有血丝。患者通常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改变体位时会刺激排痰。 危害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肺气肿是指肺部末梢肺泡管异常扩张,肺泡间隔变薄,肺泡弹性下降的一种慢性病变。慢性支气管炎早期,支气管上皮细胞会受到损伤,各级支气管管壁出现炎症反应。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炎症会从支气管壁蔓延到周围组织,机体也在不断修复损伤。然而,损伤和修复反复发生,导致支气管结构中形成瘢痕,管腔狭窄,远端肺组织扩张,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的危害包括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咳嗽等。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会出现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未控制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容易出现肺气肿等并发症,当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害在于患者会在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还会出现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由肺动脉高压引起的慢性心脏病。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形成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并发症,导致肺动脉高压逐渐升高时,就会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危害在于患者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会出现右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使支气管黏膜的防御功能降低,引起炎症反应。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 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因此,患者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出门时应尽量佩戴口罩,以防止吸入过多有害物质。此外,远离厨房油烟也可以减少对支气管的刺激。 感冒会使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寒冷季节或季节更替时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适度增添衣物,防止感冒。 综上所述,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比如戒烟、佩戴口罩、注意保暖等,可以有效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风险。同时,已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