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
|
□闫晓丽 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病变,会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果护理正确、治疗及时,大多数患儿可以顺利康复。 何为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这种疾病在病毒流行期间较为常见,约有5%的患者会发生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取决于受影响的心肌范围和程度。诊断依赖于前期感染病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等。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进行治疗。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极少数患者可能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这些都是反映患儿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面色,这些都是评估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比如心率失常、呼吸困难等,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休息与活动 要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在此期间,应避免打扰患儿或让其过度活动,以免加重病情。在病情逐渐好转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适当活动可以促进身体恢复,但过度活动可能会对心脏造成负担,影响身体恢复。 饮食护理 要给予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建议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肉、蛋、奶、豆类等。同时,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比如辛辣、酸甜、油腻等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控制盐分摄入也是饮食护理的重要方面,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 心理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会感到焦虑、恐惧和不安,这是很常见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安抚患儿情绪,给予关爱和支持;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提供疾病知识和护理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增强信心。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采取一些安抚措施,比如抚摸、拥抱、安慰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向他们解释病情,让他们了解治疗方案和康复过程,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儿及家长提供心理支持,比如倾听他们的感受,给予鼓励和建议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预防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为了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和防寒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同时,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漱口等,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儿,应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药物治疗与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比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误服或漏服。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身体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健康教育 要宣传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知识,提高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意识。指导患儿及家长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教育患儿及家长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感染的措施,增强抵抗力,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复发。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方位的关注和照顾。从病情观察到心理护理,从饮食调整到预防感染,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患儿的康复和健康。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患儿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作者供职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护理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