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是如何进行的 □郝永丽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全球约有50%的失明病例与白内障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白内障的定义 白内障是指眼睛晶状体发生浑浊,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种眼病。晶状体是眼球内的一个重要结构,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主要负责聚焦光线,使光线能够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觉。当晶状体发生浑浊时,光线无法正常通过到达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 白内障的发病原因 白内障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代谢逐渐减缓,容易发生老化、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白内障。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白内障。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有害环境中,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导致晶状体水肿、缺氧,从而诱发白内障。 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白内障。 外伤 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或穿刺伤,可能导致晶状体受损,引发白内障。 白内障的诊断方法 白内障的诊断主要依靠眼科医生的临床检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 视力检查 测量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评估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程度。 裂隙灯检查 通过裂隙灯观察晶状体的形态、透明度等特征,判断是否存在白内障。 眼压检查 排除青光眼等其他眼病的可能。 眼底检查 观察视网膜、黄斑等眼底结构的状况,评估白内障对眼底的影响。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目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去除浑浊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恢复患者的视力。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术前麻醉 在手术开始前,医生给患者使用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疼痛。 制作切口 医生在角膜上制作一个主切口和一个辅助切口,以便将超声乳化探头插入眼内和辅助手术使用。通过超声乳化撕除晶状体的前囊后,医生会将超声乳化探头插入患者眼内,利用超声波将浑浊的晶状体碎化成乳糜状物质,然后通过吸引装置将其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 在清除完晶状体皮质和核后,医生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和需要选择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替代原有的晶状体功能。 结束手术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用注射器水密切口,以促进愈合。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和复诊。 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SICS)是一种适用于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角膜上制作一个较大的切口,以便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这种手术方法对角膜的损伤较大,但可以有效避免术后散光。 激光后囊切开术,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激光仪切开晶状体后囊,以解除对人工晶状体的束缚,恢复视力。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白内障患者。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中心卫生院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