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云
龋病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虫牙、蛀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进行及时治疗,牙齿的病变会继续发展,形成龋洞,最终导致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便是牙齿丧失。除此之外,它还能使牙齿缺损、疼痛,从而影响进食、睡眠、工作等。当细菌侵犯牙根周围组织后,又能引起牙龈肿胀,甚至出现面部蜂窝组织炎,这时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白细胞增多等败血症表现。 龋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3个阶段。 浅龋 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中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深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大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刺激源去除后,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龋坏的病变类型 慢性龋 一般进展缓慢,尤其是成年人,多数为慢性。 急性龋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或健康状况不佳者,疗程短而进展快,软龋较多。 静止性龋 由于局部致龋因素被消除,导致龋坏进展非常缓慢或完全停止,称为静止性龋。 继发性龋 多见于龋病治疗过程中龋坏组织未去净化或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发生龋坏。 龋病对成年人的危害 经常造成牙根尖等部位的炎症,严重时局部肿胀;如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可引起败血症或菌血症。 坏牙根不能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 对于老年人来说,严重龋坏可造成大部分或全部牙齿缺失,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龋病对儿童的危害 牙体缺损涉及多个乳磨牙时可降低咀嚼功能。 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使口腔卫生恶化,影响恒牙发生龋患。 乳牙根尖周炎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及正常萌出障碍。 乳牙因龋早失,造成恒牙间隙缩小,因间隙不足发生位置异常。 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 乳牙龋坏严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量,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乳牙龋病发展为根尖周病,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感染。 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 预防措施 口腔卫生 减少病原刺激物,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定期刷牙 坚持早晚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2分钟~3分钟。饭后漱口,配合牙线及冲牙器及时清除留在口腔的食物残渣,选用含氟牙膏对预防龋病有一定的作用。 食物嵌塞牙齿的治疗 对于位置不正的智齿和食物嵌塞的牙齿及时治疗,不合适的义齿及时处理。 口腔检查及饮食 很多龋齿早期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仅在遇冷热酸甜食物时,牙齿有酸痛感觉,容易被忽视。因此,大家可以3个月~6个月到口腔科做一次保健检查。 平时的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无机盐的营养食物,尽可能食用高纤维粗糙食物。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吃糖;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比较多的食物。 儿童的预防 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时,家长就该给儿童刷牙了(用纱布蘸清水擦拭牙齿或用指尖刷清洁牙齿),幼儿3岁以后就可以开始自己学习独立刷牙。 平时要纠正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较大的儿童要纠正吃零食的习惯。 对于还没有患龋病的患者,要维护好自己的口腔卫生,积极学习口腔卫生知识,如家长可以引导儿童进行规律刷牙,并且避免食用过多的甜食,因为食用过多的甜食更容易患龋病,规律刷牙是指在早晚要保证每一天都进行口腔清洁。对于已经患了早期龋病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并且要更加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口腔卫生。 (作者供职于贺州广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