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忠
胆结石和胆囊炎是两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物质组成;胆囊炎则是胆囊发炎的一种疾病,常由胆结石引起。胆结石与胆囊炎有什么关系?何时需要外科干预? 胆结石与胆囊炎的关系 胆结石是导致胆囊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胆道内的结石移动并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时,胆汁就会堆积,容易引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胆囊炎,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治疗方法 部分胆结石较小、数量较少且无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口服胆酸类药物,帮助溶解胆结石。同时,针对胆囊炎的病原菌,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用于部分胆结石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便于结石排出。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则是一种检查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狭窄等问题。 何时需要外科干预 虽然药物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胆结石与胆囊炎的症状,但是在以下情况下仍然需要考虑外科干预。 结石直径较大或数量较多 当胆结石直径较大或数量较多,并且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有效排出时,应考虑外科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胆囊炎反复发作 对于胆囊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外科干预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通过手术切除胆囊,可以消除患者的炎症病灶,避免病情恶化。 并发症风险较高 若胆结石或胆囊炎患者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如急性胰腺炎、胆道梗阻、胆囊穿孔等,应及时进行外科干预。手术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外科干预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恢复 外科手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医生的术后用药和复查建议,确保术后顺利康复。 饮食调整 术后,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食用高脂、高糖和刺激性食物;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以满足身体康复的需求。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预防复发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关键。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胆道系统检查,确保胆道通畅,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总之,胆结石与胆囊炎患者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外科干预。患者应充分了解自身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做好术后康复,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普外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