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春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春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五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春节的别样滋味
放炮和拾炮
年味儿
过年趣事
书画作品
1
11 1 2024年2月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年味儿
 

□李河新

   一觉醒来,推开门,寒风刺骨。增发哥打来电话,邀请我一起去徐营赶集。
    难得今天阳光灿烂,穿过石庙王的街道,犬吠、鸡叫、鸟鸣,以及杀猪、宰羊的声音,逼近耳膜,已让人感到年的味道了。老人们在村东头围着火盆闲聊着,女人们披着霞光,冲进厨房,各家各户灶膛里的干柴在噼里啪啦地燃烧,煨得整个乡村都热腾腾的。
    “三儿呀,回家了!”白大娘焦急地呼唤着打工归来的孩子。
    “娘,我回来了。”儿子扛着行李,拉着母亲粗糙的手一路小跑。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女人们,因为男人们回来了,家里就团圆了。辛苦一年的女人们,把头发收拾得干干净净,再贴一片面膜,脸仿佛也舒展了。
    灶上大锅里蒸的有豆包、肉包、红枣包,还有很多村民做豆腐、蒸花馍、炸丸子……这些烦琐的事务,将腊月填充得满满的,容不得任何人偷懒。
    白婶家地上的炉子,水气泱泱,咕噜咕噜地往外冒着香气,原来里面炖了一只大白鹅。谙知饮食养生的村里人,将新春的美食盛宴演绎得淋漓尽致。
    徐营的集市上,有买鸡鸭的,有卖鱼的,莲菜、蒜苗、豆腐等应有尽有。熟人见面,互相打着招呼。买春联的人络绎不绝。
    贴春联、请门神、选年画、剪窗花、添新衣、置糖果、理头发等春节习俗,在村里一个也不能少。尤其是我居住的村子,贴春联的寓意和范围,远远超过了城市。在徐大妈家里,除了在大门和小门上贴春联,就连院落的树木、猪圈、鸡舍,甚至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都要贴上“满园春光”“猪羊满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抬头见喜”“槽头兴旺”“出行平安”,以及大小不等的“福”字,以表达纳新祈福的美好愿望。
    沙河的水静静地流淌着,乡愁若有若无。在城市的远方,填成一阕清词,收藏岁末的最后一缕阳光,从送行的站台和离别的渡口,与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起出发,投向乡村的怀抱……
    “爹,我给您买的羽绒服,您穿上合适吗?”
    “孩儿他爹,快尝尝捞面条,这是今年地里的新麦子。”殷勤的女人们脸上喜气洋洋,一扫往日的疲惫。
    “孩子学习还好吧!”在外漂泊一年的男人们牵挂着家,他们出去打工就是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沙河的南岸,种了桃树、杏树、石榴树,这是留守在家的女人们亲手栽的,守候着在外打工的亲人。
    中午,老根哥请我去他家吃捞面条。捞面条特别筋道,再放点儿红红的辣椒油,吃起来绵香可口,最后再喝半碗面汤,打个饱嗝,惬意安然。
    下午,疾控中心的领导和同事来村里慰问了,带来了米、面、油。他们和村干部一起慰问村里的大病户、突发困难户、低保户,随便走进一家院子,都能感到浓浓的年味儿。
    徐四哥的院子,显然已经清扫过了,东西摆放得有条有理。才过去一年,大刚的头发已经花白,因为母亲离世让他感到了人间的悲苦。
    周末准备回市里,增发哥搂着我说:“真想让你们天天在村里,几天不见就很想念。”脱贫户天晓说:“新哥,你带点儿家里的萝卜,回家包饺子吃。”
    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生命需要的,永远是关爱、温暖,是那些无法预知的感动,是那些细小的呢喃。在这个春天,桃花朵朵,杏花艳艳,还有门扉吐冒的梨花,装扮这小小山村,让乡村的父老乡亲们过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
    (作者为河南省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鲁山县辛集乡白村第一书记)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