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乳腺炎的临床病理表现 |
|
□冯晓辉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病,其病因多样,最常见的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这种乳腺炎常发生在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个月~2个月内。由于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患者会呈现急性炎症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寒战和高热等症状。对于急性乳腺炎,一般临床的望、触即可做出诊断。最常用的化验是血常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多出现升高,彩超检查可判断脓腔位置与大小。穿刺或切开时取少量脓液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为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在早期,可以通过手法排乳和中药治疗来缓解病情,但一旦化脓,就需要切开引流。 临床病理表现 根据发病时期,乳腺炎可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两者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哺乳期乳腺炎通常在哺乳期间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炎症反应。在疾病初期,患者会感到乳房胀痛,皮肤温度增高,并伴有压痛。乳房的某一部位会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随着炎症的发展,乳房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同时硬结会变得更加明显,触碰时痛感会加重。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搏快等。腋下淋巴结也可能肿大并有触痛。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数天后发生病变的部分会坏死、液化,相互融合形成脓肿。浅表脓肿会向外破溃,而深部脓肿会延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相对较为少见的乳腺炎症,主要分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两种类型。这种炎症通常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是在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主要症状包括: 乳腺肿块 这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见症状,肿块通常位于乳晕周围,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可伴有疼痛。 乳头内陷 当炎症侵犯乳头时,可能导致乳头向内凹陷。 乳头溢液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液体。 乳腺疼痛 乳腺炎症可能导致乳腺组织肿胀和疼痛。 在慢性病变的基础上,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能继发急性感染,形成脓肿。如果脓肿破溃,可能形成乳腺瘘管、窦道或溃疡,经久不愈。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 如何预防 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降低乳腺炎的发生风险。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维持激素水平稳定,减少乳腺炎的诱因。 做好乳房部位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洗乳头和乳房,避免细菌进入乳管,可降低乳腺炎的发生概率。 加强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乳腺通畅,减少乳腺炎的发生。同时,母乳喂养还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适当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个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助于减少患乳腺炎的概率。 如果已经患有乳腺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治疗。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乳腺问题。 (作者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