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秦氏妇科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面瘫
马丙祥治疗肝肾阴虚证验案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盂肾炎
1
11 1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秦氏妇科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王臻  陈何红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崩漏”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冲任损伤所致,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热、肾虚、脾虚、血瘀均可伤及冲任二脉,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血从胞中非时而下。象庄秦氏妇科第八代传承人秦月好认为,该病主要病机责之于热、虚、瘀,热则经血妄行,虚则经血失统,瘀则经血离经,三者单独成因,或复合成因,或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冲任损伤,胞宫藏泻失司,不能制约经血,而引发该病。对其治疗,秦氏妇科提出分期论治,具体分为出血期、非出血期(经后期、经前期)。出血期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随证加减变通。该病首当止血,血止后循期而分治之,达到调经的目的。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止血、固本、调经三步疗法,该疗法顺应胞宫生理藏泻功能,经期运用泻法。泻其瘀滞,顺应其胞宫泻的功能;经净后运用补法,固冲任,顺应其藏的功能;经前期适量应用孕激素,促其经血来潮,建立药物人工周期。
出血期
  祛瘀止血为其治法,临床治疗采用自拟方“立愈散”,方由炒灵脂、炒蒲黄、三七、升麻、枣仁、煅牡蛎等药物组成。若出血时间长、贫血,可加阿胶、五味子,补血养肝;若气虚,可加黄芪、山药,大补元气;若腹痛血块多,可加琥珀、元胡,理气祛瘀止痛;若血热,可加茅根、地骨皮,清热凉血;若阴虚内热,可加黄柏、知母、龟板,滋阴降火。
经后期
  审因论治,以治其本。秦月好认为,此期临末分型虽多,但以脾虚型、肾阴虚型和血瘀型较为多见。对于脾虚型,一般采用益气健脾、固冲任之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肾阴虚型,一般采用养血滋肾、健脾固冲之法,方用养阴调经汤(由四物汤、二至丸,丹皮、栀子等组成)加白术、山药、煅牡蛎;而对于血瘀型,多采用活血化瘀、固冲任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求病丸等。
经前期
  可选用安宫黄体酮,每天1次,每次10毫克,连服5天。若月经能正常干净,下个月的月经第19天~第21天,减服安宫黄体酮至6毫克,每天1次,连服5天。若第三个月月经正常,黄体酮停用。
病 案
  初诊 王某,女性,17岁,月经来潮60余天未净。患者初潮年龄13岁,2个月~3个月一行,量不多,无腹痛,近1年来因学习压力过大,数月不行。患者5个月未潮,就诊于当地某医院妇产科,服雌孕激素后月经来潮,至今未停。患者曾在当地某医院就诊,服用清热凉血固冲中药6剂,血未止,但小腹隐痛,有下坠感,故来笔者所在处就诊。患者全身乏力,贫血面貌,经色暗红,血块少许,脉微滑,舌暗红,有瘀点。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12毫米,双侧卵巢大小正常。
  诊断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虚血瘀型)。
  治则 祛瘀止血、益气健脾。
  处方 自拟方“立愈散”。炒蒲黄10克,三七6克,炒灵脂15克,枣仁20克,升麻6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煅牡蛎15克,元胡10克,丹皮10克。共4剂,每天1剂。同时,嘱咐患者测基础体温曲线。
  二诊 患者服前药2剂,阴道出血量微增,小腹疼痛加重,随即排出烂肉状组织一块后,腹痛消失,出血量明显减少。服药3剂后,患者出血停止,全身乏力,头晕,无食欲,脉沉细,舌暗红,有瘀点,基础体温曲线:单相低温。
  治则 补益心脾。
  处方 归脾汤加味。白术15克,山药15克,枣仁2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阿胶15克,五味子15克,升麻6克,木香6克,煅牡蛎15克。共6剂。
  三诊 患者服前药头晕、乏力、纳差均有所改善,基础体温曲线低温单相,无排卵迹象,脉沉细,舌暗淡,苔黄。
  治法 补气养血。
  处方 八珍汤加味。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熟地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香附15克,桃仁15克,菟丝子15克,川牛膝10克,黄芩15克。共5剂,1天半1剂。同时,患者口服甲羟孕酮片,一次10毫克,每天1次,连服5天。
  四诊 患者服完药后,高热9天,月经来潮,小腹微痛,月经量较少,血块少许,脉微滑,舌淡红,对来月经恐惧不安。按首次方加五味子15克,阿胶15克。共3剂。
  五诊 患者本次月经来潮5天,量色如常,无痛感,头晕、乏力、纳差未再出现,脉沉细,舌淡。嘱咐患者服用健脾益肾调经的六味地黄丸、归脾丸,以善后。月经第2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口服,每次6毫克,每天1次,连服5天。
  1年后随访,患者月经已恢复正常,目前身体良好。
  按语 秦月好以患者阴道持续出血60天左右未净、小腹微痛、舌暗红有瘀斑、B超提示子宫内膜12毫米等为依据,诊断患者为脾虚血瘀型崩漏(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秦月好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则,首选炒蒲黄、炒灵脂、三七,祛瘀止血,为君药;枣仁,养血宁心安神,为臣药;升麻、白术、煅牡蛎,益气升举、统血归经,为佐药;丹皮,滋阴凉血、引血归经,为使药。血止则用补益心脾、固本调经的归脾汤及补益气血、益肾疏肝调经的八珍汤加菟丝子、柴胡、香附等,为了恢复胞宫藏泻功能,适量服用孕激素诱发月经来潮,建立药物人工周期,有利于患者康复。“立愈散”不仅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同时对更年期功血也有同样的祛瘀止血效果。青春期功血的治疗经验在于止血、固本、调经三步周期疗法的随证灵活应用。出血期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实施止血方案,关键在于以出血量、色、质,有无腹痛及B超下子官内膜厚度为诊断依据。若内膜大于6毫米,可诊断为血瘀证,首选“立愈散”;若小于4毫米,有可能是脾虚证或肾虚证,可选用归脾汤、养阴调经汤、固本止崩汤等方剂,加三七、炒蒲黄、煅牡蛎等,祛瘀止血剂。非经期是恢复月经周期的治疗关键,除选用对证治本的中药外,适量加用孕激素对恢复月经周期很有意义。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功血的发生,是垂体对雌激素的正反馈刺激缺乏的反应,而无孕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不易脱落完全,导致不规则出血,故月经19天口服甲羟孕酮片,使内膜脱落完全,促进月经来潮,较单纯应用中药治疗更加快速有效。
    (作者为象庄秦氏妇科传承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