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下一版  
汝州市金庚和中逐瘀外科学术流派 和中为要 凝练思想
宋太祖与地龙
春季如何养肝木之气
对现代食疗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随息居饮食谱》
1
11 1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宋太祖与地龙
 

□胡献国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开国皇帝,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地龙,别名蚯蚓,据说与宋太祖有关。
    相传,宋太祖登基不久,患了“缠腰火丹”病,就连哮喘也复发了。太医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宋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给他治过病的太医都监禁起来了。后来,一位来自河南的太医想起洛阳有一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叫“活洞宾”,善治此病,于是向宋太祖推荐此人。
    “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宋太祖腰上长满了大豆形的水疱,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宋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几天就会好的。”宋太祖冷笑道:“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被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宋太祖说:“你若真能治好朕的病,朕就答应你的要求。”
    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白糖,使其溶化为液体。他用棉花蘸蚯蚓汁涂在宋太祖患处,宋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程度也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宋太祖服下。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宋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种药叫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宋太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蚯蚓汁。几天后,宋太祖的疱疹脱落,咳喘停止,疼痛消除,又可以上朝理政了。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就广泛传开了。
    地龙,又名广地龙、蚯蚓,为巨蚓科环节动物毛蚓和缟蚯蚓的干尸,生用或鲜用。中医认为,地龙性寒,味咸,入肝经、脾经、肺经、膀胱经,有清热熄风、清肺平喘、通经活络、清热利尿之功,主治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水肿尿少等。《本草纲目》言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有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地龙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等,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以鲜地龙制成的地龙注射液,有平喘、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地龙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大家选用。
    桃仁地龙饼 材料:桃仁20个,地龙30克,红花、赤芍各20克,当归50克,川芎、鸡内金各10克,黄芪100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桃仁去皮,略炒后研碎;地龙炒后研细末,其他药材水煎取汁;将药汁和玉米面、小麦面、地龙粉及白糖混合均匀,制成小饼,撒上桃仁碎,烙熟服食,每日1剂。功效:补气活血、通经活络,适用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等。
    地龙冰片糊 材料:鲜蚯蚓5条,冰片3克,白糖适量。做法:将鲜蚯蚓加适量白糖捣烂,再加入冰片调匀,敷于患处,外面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2次,连续使用1周。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腮腺炎肿胀疼痛、带状疱疹疼痛等症状。
    地龙面粉糊 材料:地龙20克,面粉适量。做法:将地龙捣烂,加适量面粉、清水调为药饼样,外敷双足涌泉穴,用纱布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或将若干条鲜地龙洗净后,洒上白糖,化为糊状后加适量面粉,做成药饼,如上法贴敷涌泉穴,一般当日即可止呕。功效:清热止呕,适用于胃热呕吐。
    地龙散 材料:地龙、全虫、细辛、蜈蚣各等份。做法:将所有材料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用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效: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
    吴茱萸地龙糊 材料:吴茱萸、地龙、面粉、米醋适量。做法:吴茱萸和地龙研成细末,加入适量面粉混匀,再调入适量米醋搅拌成糊状,外敷于双足涌泉穴,纱布包扎固定,每日1换,7天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化痰,适用中暑后头痛头晕、恶热心烦、面红气粗、口燥渴饮等。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