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三八妇女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法治与健康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雷锋精神感召着我
故乡的月光
见字如面
春雪似花好读书
书画作品
1
11 1 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见字如面
 

□任怀江

 

   在“公考辅导班”的课堂上,我不厌其烦地提醒备考的同学:“在日常写作中,一定要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做到字迹工整、行文规范。”尤其在考试写试卷时,更要重视这一点。因为书面美观,曾改变了我的命运。
    年轻时,我进入一家乡办厂当临时工。在迷茫和苦闷的生活中,我提起笔进行业余创作。经过8年努力,1985年,我终于在《河南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千字小说——《农家新人》。始料未及、喜从天降,这篇文章竟被评为《河南日报》年度优秀小说。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小说获奖,我获得了社会科学成果奖,被河南省人事厅(现为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录用为国家干部!
    因为别的原因,这篇小说当时差一点儿没有坚持写完。喜庆之余,我感到后怕又庆幸。
    20世纪80年代投稿,都是在方格纸上一笔一画地写好,再装进信封,邮寄到报社的编辑部。当时报社规定,凡业余作者来稿,3个月内不被采用,方可再投。也就是说,投去的稿件如果3个月未见发表,即为废稿。然而,我的这篇小说为什么在报社“沉睡”了半年之久,又“复活”了呢?
    后来,我去报社投稿,为此询问当时的编辑老师。他略思片刻,回忆道:“那天我清理废稿,准备打包送到造纸厂打浆,突然发现一篇稿子,字迹工整,不禁瞄了一眼标题,还很新颖;仔细阅读后,感到开头、体裁、立意、语言都很美,所以从废稿堆里把你的稿子拣出来了……”
    听后,我既庆幸又后怕,如果那篇稿子字迹潦草、书面脏乱,怕早已被打成纸浆了,而我的命运,可能仍在乡办厂当临时工。这件事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使我念念不忘。
    我在乡镇工作多年后,被调到县报社当总编辑,面对的全是手写稿件。因为工作很忙,我每天阅稿,都会采用“三部曲”:先粗筛,面对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稿件,对字迹潦草的,扫一眼就随手丢进废稿堆里,此类稿件约占80%;再看剩下20%的稿子里,若开头冗长、离题千里、错别字连篇的,再筛下去一半;最后精审,从留下的稿子中精挑细选三五篇,精编备发。虽然这样阅稿有些武断,很可能淹没高质量的稿子,但是我估计在那个无电脑的年代,不少文字编辑也是如此。
    固然,写字也讲究场合,尤其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如果不分场合,书写都像小学生般谨小慎微,也并不现实。大家都欣赏过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其奔放、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的书法形式,成为我国书法之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么,当我们面对决定命运考试的评卷老师,岂敢不怀敬畏之心。我想,当阅卷老师拿到考卷那一刻,会把工整、美观的卷面,联想到考生的外貌和心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连字都不肯写端正的人,要他用严谨的态度做学术研究是不可能的。”
    前不久,我与一位大学退休教授闲谈,我问他:“您连续20年在省里任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判高分作文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教授竟不假思索地答:“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常言道:“文若其人,字若其人。”清秀的字迹,整洁的卷面,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既是考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素养的外在显现,又是对人对事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习,其品质也不会差。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