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 |
|
□王玉玲 “我不住院,我没有病!有人要害我……”29岁的李女士大吵大闹、满地打滚,被家属送到精神科病房。“这已经是第四次住院了。”满脸焦虑的母亲说,“孩子几年前得了精神分裂症,每次住院治疗效果都不错,出院时症状基本消失了。可是,孩子回家不到半年就会犯病。”在精神科病房,李女士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病情多次复发使患者及其家属苦不堪言。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精神疾病,是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之一,在住院患者中居首位。这类患者主要出现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时常表现为幻觉、妄想、胡言乱语、行为紊乱等,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能力,具有病程迁延、复发率高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适应与健康行为再建的过程,不仅与治疗有关,还与康复环境有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康复场所,也是患者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在巩固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做好家庭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发现复发征兆 患者家属如果能在早期识别复发的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时常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的预后。常见的复发征兆有:1.睡眠障碍,患者一改往日的习惯,睡眠过多或过少,或者睡眠节律颠倒,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2.情绪变化,情绪不稳定,烦躁、易发脾气、焦虑等。3.经常发呆,语言增多或减少,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不爱管事、生活懒散。4.头痛、头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5.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现。6.原来治疗依从性好、能够主动服药,突然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服药,不愿意门诊随访。 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做到定期复查 由于精神分裂症具有慢性病程特征,需要长期服药,患者往往难以长期坚持。坚持服药是预防复发的主要措施之一,患者家属应了解相关知识,比如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识别等,帮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对预防复发的重要性。药物由患者家属妥善保管,督促患者遵照医嘱按时、足量服药,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可将药物混和在食物中吃下,保证按时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既要防止患者把药扔掉或者藏在舌下又吐出,还要防止其积攒药物自杀。家属应定期陪同患者到专科门诊复查,如果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就诊,让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康复期患者应尽快摆脱“患者角色”,调整心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患者家属可督促或者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但不能全部包办,要让患者自己完成,注意劳逸结合。可采用一些简单的行为强化手段,比如奖励、适当惩罚、代币疗法等,来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息;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随意进补,不饮浓茶、咖啡和酒,不吸烟。鼓励患者参加适宜的社交活动,不仅参与家庭事务,还要安排患者与社会环境接触,鼓励其多与朋友交往,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锻炼其社会适应能力。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家庭成员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情感、思想交流的关系,采取赞许、鼓励、关爱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避免因家庭成员对治疗缺乏信心,导致患者产生不满、厌烦情绪,甚至敌对情绪,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家属应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学会接纳,摒弃“病耻感”,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其说出对疾病和症状的认识及感受;对于有幻觉、妄想、伤人、毁物倾向的患者,家属要管理好危险物品,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