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心肺复苏术:拯救生命的关键 |
|
□李红新 在现代医学中,心肺复苏术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能。作为医务人员,掌握这项技术不仅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拯救。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护士们更好地掌握这项拯救生命的关键技能。 心肺复苏术的概述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抢救技术,主要针对心跳骤停的患者。当心跳骤停发生时,患者的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大脑及其他器官缺氧,如不及时救治,将导致生命危险。此时,心肺复苏术的实施成为非常重要的抢救环节。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 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判断意识与呼吸 呼叫患者并观察其是否有意识、自主呼吸及脉搏。如无反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以掌根放置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进行有节奏的按压。按压深度5厘米~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120次。 开放气道 在按压的同时,需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用仰头举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患者的气道。 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鼻孔,对患者进行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使胸廓隆起。 循环 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5个循环的抢救,直到患者恢复意识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注意事项 及时性 一旦发现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在心肺复苏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明显胸外伤或溺水等,直接进行心肺复苏术可能有害。在这些情况下,首先进行初步的急救措施如解除气道梗阻、排出呼吸道积水等是必要的。 正确的操作方法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心肺复苏术的效果非常重要。正确的按压深度和频率是保证血液有效循环的关键。同时,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和吹气时间过短等问题。这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通气效果,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配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在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商场等,应配备AED。这种设备可以通过电击除颤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作为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为患者进行除颤救治。 心肺复苏术作为一项紧急救治措施,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救治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朱老庄镇卫生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