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医技在线
 
第九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胆结石患者如何日常护理
哪些方法可以保护口腔健康
精神科疾病的护理措施
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透析治疗 为肾脏“减负”
中医食疗如何治疗冠心病
1
11 1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胆结石患者如何日常护理
 

□杨云霞

   胆囊位于肝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胆囊患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虽然手术治疗是治疗胆囊疾病的有效方式,但在手术前后及非手术治疗的背景下,日常护理对于减轻症状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是帮助消化脂肪的消化液,其中含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水和电解质等。当胆囊疾病发生时,这一过程会受到干扰。
    胆囊疾病的最常见形式是胆结石。胆结石通常是由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胆色素异常沉积凝结而成。当胆固醇的含量过高时,胆汁中的溶解平衡被打破,胆固醇就可能结晶形成结石。同样,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时,胆汁中的胆色素含量增加也可能形成色素石。
胆结石导致的问题
    胆囊炎症 结石会阻塞胆囊导管,引发胆囊炎症,医学上称为急性胆囊炎。这会引起胆囊壁的感染和发炎,导致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尤其是在餐后。
    胆囊壁增厚 长期的胆汁瘀积和炎症可以导致胆囊壁纤维化或肌肉层增厚,这会影响胆囊的功能和结构。
    胆道阻塞 如果结石从胆囊进入到胆总管,可以引起胆道阻塞,阻碍胆汁流向小肠。这可能导致黄疸、胆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
    诊断胆囊疾病通常需要通过超声检查、CT(计算机层析成像)扫描或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来确认结石或胆囊炎症的存在。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改变饮食习惯,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
合理饮食管理
    低脂饮食 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饮食管理是日常护理的关键。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含动物脂肪高的肉类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引起疼痛。
    分餐制 推荐采用分餐制,即一天内多次进食少量食物,这样可以减少胆囊的负担,并保持胆汁的流动性,减少结石形成的可能。
    高纤维饮食 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并可能减少胆固醇的沉积,从而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保持水分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稀释胆汁和促进新陈代谢。
生活方式的调整
    定期锻炼 规律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同时减少胆固醇水平。适量的运动,如快速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
    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整个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戒烟和适度饮酒或完全避免酒精可以帮助减少胆囊疾病的复发。
    控制体重 肥胖是胆结石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运动来控制体重,可以减少胆囊疾病的风险。
    心理健康 胆结石患者可能会因为慢性疼痛和饮食限制而感到焦虑或抑郁。建议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寻求心理支持,如参加患者支持小组或咨询心理专家。
    定期医学监测 即使症状缓解,胆结石患者也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检查,以监测胆囊健康状况和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
    胆囊疾病的日常护理是一项全方位的任务,它不仅要求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和调整饮食习惯,选择易于消化且低脂肪的食物,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避免长时间的静坐和肥胖,从而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并减少胆囊的负担。同时,心理健康管理也不可忽视,患者应当寻求有效的压力缓解方法,如参与放松训练、瑜伽或冥想,以减少慢性压力对胆囊疾病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医学监测,如定期检查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以及通过超声检查监控胆囊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任何可能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管理胆囊疾病的症状,减轻疼痛和炎症。如果需要,医生会建议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以彻底解决问题。
    患者要与医生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制订出适合患者个人情况的综合性护理计划。个性化护理计划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降低手术需求,同时预防疾病的复发,实现长期的健康维护。
    (作者供职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