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下一版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范仲淹与粥
佛手
清代独具特色的医论著作——《重庆堂随笔》
养生食谱
1
11 1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范仲淹与粥
 

□胡皓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幼年丧父,4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范仲淹用小米煮粥,待粥凝固后,用刀切为4块,早晚各食2块,再配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他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1015年进士及第。成语——断齑画粥,即源于此。
    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南宋诗人陆游的《食粥》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北宋时期文学家张耒《粥记》言:“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据《古史考》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粥的字形,又非常形象地道出了煮粥的情景——两边的“弓”是鬲(像鼎一样的炊具)在煮米时冒出的蒸气。用中药、药食同源的食物和适量的米同煮,叫作药粥,比如林黛玉喝的燕窝粥。
    药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方法。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已开始使用药粥治病。宋代已有《粥品》一书问世,北宋医学家王怀隐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共载药粥方129种。明代养生学家高濂的《饮馔服食笺·粥糜类》载药粥38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粥50多种。清代养生学家曹慈山的《养生随笔》载药粥100多种,可谓洋洋大观。
    如身有疾患,可对症选粥。体质衰弱患者,可选用人参粥、山药粥、何首乌粥、黄芪粥等;肺结核患者,可选用百合粥、茯苓粥、燕窝粥;胃脘疼痛患者,可选用砂仁粥、莱菔子粥;急性胃肠炎患者,可选用车前子粥、马齿苋粥;肺热咳嗽患者,可选用贝母粥、竹沥粥;慢性肾炎患者,可选用茯苓粥、生地粥、太子参粥等。
    现代不少医家继承古方,“古粥今用”,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药粥方。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学家岳美中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了复方黄芪粥,应用于慢性肾炎患者,收到理想效果。中医学家邹云翔,每逢诊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时,常嘱咐患者多吃荷叶粥,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但是,最近有专家指出,吃粥伤胃。因为粥含的水分较多,消化液(如唾液和胃液)被稀释,容易使胃膨胀,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喝粥的最大缺点是无法细嚼慢咽,如果食物不与唾液混合,就会加重胃的负担。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这种酶混在食物中,再经胃肠道吸收。人们在喝粥时,消化酶无法完全与食物混合。因此,患者食粥调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急性胃肠炎或慢性胃肠炎急性发作的患者,食粥会适得其反,加剧病情。另外,中老年人食粥时,温度要适宜,并注意不要食用过多。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