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胸外科术后恢复期注意事项 |
|
□张孝天 胸外科术后恢复不仅是医生的事,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那么,在恢复期间,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麻醉后的恢复 观察体征 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在复苏室待1小时左右,直到麻醉药的药效消失。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即可由医生及护士送回病房。 麻醉不良反应 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皮疹、局部水肿、言语不清、感觉异常、肌肉颤动、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这些症状通常在麻醉药效消失后逐渐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症状持续不可消退者,应及时告知外科医生,予以针对性处理。 注意饮食 术后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遵医嘱循序渐进地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疼痛控制 疼痛评估 患者应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程度,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止痛治疗。 合理使用止痛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开具相应的止痛药。患者应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术后伤口疼痛无法避免 患者应在控制疼痛的情况下做到正常运动、咳嗽和睡眠。 术后呼吸功能训练 腹式呼吸 每天进行2次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提高肺部通气量,促进肺扩张。 主动咳嗽 术后早期应主动进行咳嗽,可以用一只手先轻轻按压住伤口再咳嗽,可以减小痛苦,且有助于排出肺内分泌物。 叩背排痰 医护人员或家属可协助患者叩背排痰,方法是五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空掌,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外向内,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 床上卧位 术后初期,患者在床上应保持半卧位,床头抬升30度~60度,有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使患者呼吸更顺畅。 上肢锻炼 可循序渐进地进行握拳、屈肘、梳头、摆臂等动作,以促进上肢血液循环。 下肢锻炼 逐渐进行抬腿、屈腿等动作,以防止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下床活动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 引流管保护 在进行锻炼时应特别注意对引流管的保护,避免其移位或脱落。同时,保持引流管低于置管处60厘米~100厘米,不超过膝盖位置,保持引流通畅。 (作者供职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