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法治与健康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振华辨治少阳病
气虚血瘀证心悸的治疗方法
足癣治验一则
乔振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纵隔转移验案
1
11 1 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气虚血瘀证心悸的治疗方法
 


□焦桂红  邵 静

患者刘某,女性,63岁,阵发性心慌1年有余,加重伴头晕1周。
    病史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气短,每次持续5分钟~10分钟,劳累或情绪波动时症状明显,休息后可以缓解,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2个月前,患者因劳累后上述症状再次发生,伴头晕、头痛,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室性早搏。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症状控制效果不佳。1周前,患者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神志清,精神一般,有阵发性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神疲乏力,时有汗出,胸胁胀满,偶有胸痛发作,嗳气,吐酸水,眠差,二便调。
    患者平素身体状况一般,有高脂血症病史1年,未口服药物治疗。
    身体检查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正常。
    心脏听诊 发现心律不齐,可闻及突然提前出现的心搏音,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舌苔、脉象 舌质暗,苔厚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 心悸。
    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 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治则 益气活血、宁心安神。
    方药 黄芪20克,丹参20克,砂仁10克,檀香9克,北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瓜蒌15克,甘松15克,酒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白芍15克,酒萸肉15克,桂枝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珍珠母15克,炒酸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玄参20克,黄连6克,苦参15克,甘草6克,佛手15克。水煎服。共7剂。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二诊 患者近1周胸痛发作过1次,持续30秒左右后自行恢复,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较前减轻,仍胸胁胀满,嗳气,吐酸水,二便调,舌质暗,苔稍腻,脉弦细。
    守上方,丹参剂量减至15克,檀香剂量减至6克,加海螵蛸20克,浙贝母15克,旋覆花30克。水煎服。共7剂。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三诊 患者自述头晕症状基本消失,近1周胸痛未再发作,心慌、胸闷、气短症状持续减轻,胸胁胀满稍减轻,嗳气,吐酸水症状减轻,纳食尚可,睡眠持续改善,大便稍不成形。舌淡暗,苔白兼稍腻,脉弦细。
    守上方,去玄参、黄连,加郁金20克。水煎服。共7剂。每天1剂,分2次服用。
    四诊 患者上述症状持续减轻,大便基本成形,每天如厕2次,小便调,舌淡暗,苔白兼稍腻,脉稍弦。守上方,再服药7剂。
    案例分析 患者阵发性心慌1年有余,加重伴头晕1周而就诊。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阵发性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神疲乏力,时有汗出,胸胁胀满,偶有胸痛发作、嗳气、吐酸水,二便调,舌质暗,苔厚腻,脉弦细。中医四诊合参,故诊断为心悸——气虚血瘀证。患者因感受外邪、体虚劳倦、七情所伤、药食不当等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心悸不安,或寒凝、痰饮、气滞、瘀血等因素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引起以心脏急剧跳动,惊惶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平素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烤之物,日久聚而生痰,痰湿困脾。脾为后天之本,主升清,喜燥恶湿,若痰湿困脾,则脾虚不能升清,水谷精微失于输化,则气血乏源,致心血虚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运通畅,濡养心脉。心气亏虚则血液运行无力,瘀阻脉道,心血亏虚,脉道不充,心脉不能得到濡养,则运血不畅,痹阻脉络。故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细涩等。心藏神。心气亏虚导致心失所养,故神明无所主,易致心悸、头晕、乏力等。心主血脉与心藏神之间相互影响。心神安宁,则心可正常发挥其主血脉的功能,脉搏节律整齐。血道通畅,从而进一步濡养心神。反之,则心神不安,心主血脉功能紊乱,脉搏节律不齐,脉率过快或过慢,血脉运行不畅,不能濡养心神。心主血脉,肝主一身气机调畅,肝气不舒,则气机瘀滞,气不行则血瘀,血瘀则心神失养、脉道不畅,可发为心悸,同时气滞则胸胁胀满。故治宜益气活血,养心安神,兼而疏理温运以使气血和畅,重镇收敛而使心神归舍。黄芪主补气、定魂魄、止惊悸;桂枝助阳化气;丹参与檀香、砂仁共组成丹参饮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益气药与活血药共用,可补气以增强活血功效,同时血行则濡养心脉,增强补气之效,气血通畅,瘀血则化,心脉得通,心神则宁;柏子仁归心经、肾经,可养心安神,其药性平和,长于补益;酸枣仁,宁心安神,为养心安神之要药;甘松解郁止痛,滋补肝肾,既可行气又可理气,善解诸脏之郁,配伍用之可兼顾心悸之气虚血瘀者;珍珠母入心经、肝经,可平肝、潜阳、定惊,与龙骨、酸枣仁等配伍使用治疗心悸失眠、心神不宁等;龙骨、牡蛎具有重镇安神,收敛心气,潜纳浮阳的功能,是治疗惊悸虚烦必用之品;酒女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墨旱莲益肾养阴,凉血止血;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酒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善治眩晕耳鸣,心虚怔忡。患者痰湿困脾,以玄参、黄连、法半夏、瓜蒌清热燥湿祛痰。患者胸胁胀满,以北柴胡、佛手疏肝解郁;苦参性苦、寒,可清热燥湿,用以制约组方中补益药过于滋腻;甘草益中和药、止痛延缓。
    患者二诊时胸痛、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症状较以前减轻,仍胸胁胀满,嗳气,吐酸水,纳尚可,睡眠较以前好转,二便调,舌质暗,苔稍腻,脉弦细。故,丹参、檀香减量,加海螵蛸、浙贝母、旋覆花降逆和胃。
    患者三诊时诸症减轻,大便稍不成形,舌淡暗,苔白兼稍腻,脉弦细。故去玄参、黄连,加郁金,以增强疏理肝气之功效。
    患者四诊时症状持续减轻,守方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