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浅谈痹病的分类
如何成长为一名中医医生
针刺和耳穴压豆治疗呃逆
力倡外治疗法 研发新制剂
征 稿
1
11 1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成长为一名中医医生
 


□郑学农

医生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职责。想达到这个目标,前期我们需要深厚的积淀,在不断地学习中丰富见识,提高自我决断能力和知识水平,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增加成功治疗疾病的胜算。这个过程和修行一样,只有目的,没有具体过程提示,完全凭借个人心力和意志力,持之以恒,达到理想的状态。
当我们进入中医殿堂,经历一场跋涉,苦读强记,迷茫探索,犹如茫茫沙海中穿行,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多远才能到达终点,根本不会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就是有人告诉我们也不要信。心灵的折磨,身体的困乏都使我们必须成长,没有捷径,没有坦途,自己去实践,苦累撑着,祸福自己担着,没有人替换我们。
终有一天,我们会感到这个职业简直是无可替代的天赐,是一条正路,是一种幸福。
这是一个漫长的基础学习过程。中医基础理论尚可以理解其中的意象,因为和我们周围的事物关联。对于中药的药名、功能、治疗作用、品质特征、产地、著名方剂中的角色、特殊的作用等,同样都需要我们烂熟于心。
方剂、汤头歌诀,需要我们牢牢地记忆。什么方剂是什么出处,用在什么病证上,每一位药在方子里的“角色”是什么?方子里的引子又是什么,服用方法是什么,谁先下,谁后下,为什么?
等我们总结出一定规律后,又该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经典。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我们要记牢要紧的条文,不然在同行面前,我们就要败下阵来。
我们还需要学习历代医家学说。例如,我们要了解中医药史上,谁在哪方面最有权威,发生过什么故事,那些经典故事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有什么里程碑式的贡献。对于重要的条文,我们还要记得滚瓜烂熟。
我们还需要对内科常见病有所认证。例如,这个疾病和其他疾病之间该如何鉴别?这个疾病和那些疾病是一回事吗?历史上中医名家怎么认识该疾病?历代医者有过什么论述吗?这叫历史沿革,有哪些不同类型,可以用到哪些方剂?如何随症加减?近代有哪些新经验?西医医者怎么看待该疾病?总之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思考。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灵活记忆也行,需要我们绞尽脑汁,吃饭睡觉不要闲下来,学中医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的精力。
没有周末,没有浪漫,如果我们精力没有用完,图书馆阅览室有的是资料图书。在这里,我们有多少精力都可以被消耗掉。
等我们毕业了,接触到临床,就会发现,照着书本看病,根本治不好病人。没有一位患者照着书本生病的,病情有轻重,体质有强弱,四季有寒暖,家庭有贫富,症状各不同等。如何着手,还需要医生在治病过程以外的地方下功夫,体悟事物,演习哲理,笃行善良,连接书内书外,使我们不再郁在书本,最终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然后可以发起对于不治之症的挑战,创造出一两个奇迹,我们就会成为一方名医,临床经验越丰富,患者自然就越多,还有可能成为大家公认的中医大家。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执简驭繁,找到大道至简的门径,从此不再方寓中踌躇,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处于不败之地了。但是人非神仙,焉能无误,因此为医者不可以自大,需要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延津县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