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浅谈痹病的分类
如何成长为一名中医医生
针刺和耳穴压豆治疗呃逆
力倡外治疗法 研发新制剂
征 稿
1
11 1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针刺和耳穴压豆治疗呃逆
 

□王松强

呃逆俗称“打嗝”,又称“哕逆”,是指膈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于喉间,致呃逆发作,是为气逆动膈。其表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呃逆是临床和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出现顽固性呃逆。
针刺四关穴
针灸治疗呃逆具有独特的优势。《景岳全书·呃逆》:“虽其中寒热虚实亦有不同,然至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由此可见,气机逆乱是导致呃逆的关键。《针灸穴名解》记载:“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也。”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之原穴,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四关穴是阴阳两经的脏腑经络原气输注出入的地方,开四关穴可斩关夺隘,疏导全身气机。且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对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诸疾有较好的疗效。
在四关穴中,合谷穴又为阳,属腑,调气,主降;太冲穴为阴,属脏,调血,司升。穴位相配,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升一降,彼此制约,相互为用,可调整气机、疏通气血,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气机失调之病证中。故因气机逆乱导致的呃逆仅以针刺四关穴即可奏效。
针刺攒竹穴、膈俞穴
顽固性呃逆的出现,与患者脾脏、肝脏、肾脏、胃以及肺均有关。顽固性呃逆在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其中包括针灸治疗方法。
在《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中记载,针刺攒竹穴对呃逆有理想效果。攒竹穴的名字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有关于攒竹穴的明确记载。该穴位是足太阳膀胱经第2穴,由于人体脾胃、膈肌等组织均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因此,刺激攒竹穴,可达到止呕、降逆、疏松膈肌的目的。
膈俞穴是八会穴之血会,对该穴位进行针刺,可达到补血行气之效,在攒竹穴基础上针刺该穴位,可进一步提高对呃逆的疗效。
耳穴压贴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耳的形态如胎儿倒置,将耳部视为缩小的人体,与中医认为的“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的规律异曲同工。耳穴贴压是临床常见的中医外治法。耳穴贴压可避免耳部有创针刺,可对穴位产生长时间刺激作用。在临床上,采取耳穴贴压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
耳穴贴压操作方法 对患者一侧耳郭用75%乙醇进行脱脂消毒,待干后,医者用左手固定患者的耳郭,右手持镊子夹住王不留行籽粘贴在患者的耳穴上,并观察耳郭局部阳性反应点情况,以加强耳穴贴压。医者指导患者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置于耳郭的正面和背面按压,直至患者出现痛、胀、热、麻等感觉,手指可边压边移动,一旦找到耳郭的敏感点,则持续按压20秒钟~30秒钟。每天按压3次~5次,每次每穴1分钟~2分钟。耳穴贴压每周更换2次(左右耳交替进行),总疗程不超过7天。
注意事项
贴压耳穴,患者应注意防水、防污染,以防王不留行籽移位、脱落。夏天人们易出汗,贴压耳穴穴位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治疗呃逆的方法。同时,在治疗中如果患者惧怕针刺,也可以通过按揉刺激以上相关穴位取得独特的疗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