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脊柱养生八法
张磊辨治疾病三则
鼻衄的辨证治疗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及作用(之四)
1
11 1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及作用(之四)
 


□典迎彬 文/图

●揉(运)内劳宫穴
  位置:掌心中,屈指时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的中点位置。
    操作方法:中指指尖揉,称揉内劳宫穴(又称水底捞明月),揉100次~300次,运10次~30次。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临床应用:揉内劳宫穴可以清热除烦,用于心经有热导致的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运内劳宫穴、运掌小横纹穴、揉小天心穴,是运内劳宫穴的复合手法,能清虚热,对心肾两经有热者效果明显。

●推三关穴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穴至曲池穴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部推向肘部,称推三关穴;或者屈小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部,称大推三关穴。每次推100次~300次。
  主治:腹痛、腹泻、畏寒怕冷、疹出不透、外感证和一切虚寒证等。
  临床应用:推三关穴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推三关穴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穴、捏脊、摩腹等配合应用,能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导致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推三关穴与清肺经、推攒竹穴、掐(揉)二扇门穴配合应用,具有治疗风寒感冒、怕冷、疹出不透的作用。

●运(掐)内八卦穴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主,从掌心至中指根,掌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或者是掌心内劳宫穴的周围。
  操作方法:按顺时针方向使用运法,称运内八卦穴;按逆时针方向使用运法,称逆运内八卦穴,或者运(掐)八卦穴。每次运100次~300次,掐3次~5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痛、呕吐等。
  临床应用:运内八卦穴能宽胸利膈、理气化痰、外滞消食,用于治疗饮食内伤、腹胀、纳呆等。临床上常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穴、揉中脘穴配合应用。

 

●推(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穴至洪池穴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指腹自腕部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蘸水自总筋穴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边打边吹气,直至洪池穴,称打马过天河水。每次推100次~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惊风等。
  临床应用: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证,如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等。清天河水与推攒竹穴、推坎宫穴、揉太阳穴配合应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咽痛等。打马过天河水的清热之力强于清天河水,多用于治疗实热证、高热证。

●掐十宣穴(十王穴)
  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用指法,称掐十宣穴,共5次。
  主治:惊风、高热、昏厥等。
  临床应用:掐十宣穴主要用于急救,具有清热、醒神、开窍的作用,多与掐老龙穴、掐人中穴、掐小天心穴等配合

 

●掐老龙穴
  位置:中指指甲后0.1寸(此为同身寸)处。
  操作方法:用掐法,称掐老龙穴,共5次。
  主治:急惊风。

 

●退(推)六腑穴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穴至肘部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肘部推向腕,称退六腑穴或推六腑穴,推100次~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证,如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木舌、重舌、咽痛、腮腺炎,以及大便秘结等。
  临床应用:退六腑穴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等,对温病邪入营血、胜腑瘀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及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退六腑穴与补脾经合用,有止汗的作用。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应用:掐老龙穴主要用于急救,具有醒神、开窍的作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