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扶阳中微堂学术流派传承渊源 |
|
□汪琪清
扶阳中微堂学术流派起始于明末清初,居于鲁山县仓头乡白河村,第三代传承人李翰文(1690年~1755年)生于乾隆年间,曾在当官之余行医,后被贬回乡,立家言:“后人不准进仕途。”恐因朋党之争祸及后人。 该流派传至第六代李建坤时影响进一步扩大,附近的村民都找他看病。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李建坤皆一视同仁。李建坤精研《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认为阴阳为纲,尤重心肾理念。他认为:“人活一口气,无气算到底;人身一团火,无火不能活。”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李建坤明辨六经,穷其一生著成《李氏经验集》,不幸的是,“破四旧”时被毁了,仅留下很少篇章。 李建坤的3个儿子及外甥跟其学习中医,且都学有所成,各自独立开药铺。长子李长明擅长药学及制药,小儿子李长泰擅长内科。 第七代传承人李有才(李建坤的第二个儿子李长民之子)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其女婿第八代传承人汪政伟居鲁山县董周乡平安村,全面继承了李氏中医之学术思想,擅用干姜、肉桂、附子医治顽疾,被村民称为“姜附先生”“扶阳先生”。 第九代传承人汪琪清,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执业中医师,现在鲁山县中医院治未病科工作,擅长运用经方及圆运动理论治疗内科杂病。 第九代传承人徐晓萌,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现在平顶山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擅长运用经方及圆运动理论治疗内科杂病及各类疼痛类疾病。后来,该流派又收徒弟田垒、马松雅、王洪斌、尹红毓、方帅飞等。 其中,马松雅、尹红毓、王洪斌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现在鲁山县中医院工作,马松雅为康复科主任,尹红毓为儿科主任,王洪斌为住院医生。田垒为鲁山县团城乡应山村乡村医生,在当地颇有名望。 在汪政伟带领下,该流派涌现出一批优秀弟子,在本行业中有较高的声誉。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