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秦艽 |
|
□师莹莹
相传,在秦始皇时期,一个村子里的秦氏夫妇乐善好施,每当遇见上门讨茶喝或好几天未吃饭的人,都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即使有时家中粮食匮乏,他们也愿意拿出一部分粮食分给需要帮助的人。 后来,秦王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长城,需要征收壮丁。秦先生和隔壁王家的儿子都被征收去修筑长城。秦先生的妻子每天靠上山拾柴、采摘野菜度日。一天,她在河边看到许多紫色小花,宛如仙境一般,便想采摘一些移种到家附近的山坡上。 转眼之间,秦先生已离家数月。入秋渐凉,秦先生的妻子如往常上山采摘野菜,发现野菜已被采摘得所剩无几。秦先生的妻子沮丧地回到家中,看到山坡上自己曾经栽种的紫色小花,想着如今家中粮食只能勉强果腹,如果再不找点儿其他食物,恐怕难以过冬。 于是,秦先生的妻子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态采摘紫色小花的绿叶吃,心想如果紫色小花的绿叶无毒,那么难熬的冬日便多了一种食物。秦先生的妻子吃完紫色小花的绿叶不仅身体没事,还觉得其味道鲜美。 日子一天天过去,干旱困扰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紫色小花的绿叶要被秦先生的妻子吃完了。秦先生的妻子想,既然紫色小花的绿叶无毒,其根茎可能也无毒。后来,她将其根茎悉数挖出,晒干后挂在柜子上,以备不时之需。 一转眼,冬天到了,秦先生由于长时间在寒风中修筑长城,得了腿痛、膝盖痛的毛病,常常站都站不直,只能卧病在床。隔壁王家曾受过秦氏夫妇的恩惠,送来一些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外面下起大雪,天寒地冻,秦先生的妻子望着窗外发愁。这时,一位白胡子老人上门躲雪,秦先生的妻子不仅给老人倒了一杯热水,还给老人了一点儿干粮充饥。 老人看着深受病痛折磨的秦氏和为生计发愁的秦先生的妻子,念及他们心地善良,便告诉他们自己其实是一名郎中。老人诊断秦氏得了风湿,可是所带药材无法治疗风湿。这时,老人被挂在柜子上的植物根茎吸引了,他拿起来闻了闻,推断此根茎可能是医书里记载的治疗风湿的药物。秦先生的妻子将根茎煮成汤,给秦先生服用。连服几日后,秦氏的病竟然有所好转,慢慢地能自行下地,还能干些活儿了。 后来,当秦氏夫妇得知村里有人得风湿时,便无偿将这种根茎介绍给别人。由于此药是秦氏夫妇发现,其根茎又交织在一起,所以村民就把这种药材叫“秦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秦艽。 秦艽性微寒,味苦,归胃经、肝经、胆经,以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疼痛、中风、小儿疳热等疾病。 《神农本草经》记载:“(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秦艽的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秦艽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是治疗关节病、风湿痹痛必不可少的药物。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