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工作衣的分量与价值
白居易的一封“读者来信”
后院的月季花
我的诗与远方
书画作品
1
11 1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白居易的一封“读者来信”
 

□梁星毯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有“诗魔”“诗王”之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取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当时在庙堂之上、勾栏瓦肆和乡野之间皆有传诵。特别是他关心民间疾苦、关注百姓冷暖、镜头对准基层、勇于为民代言的诗篇,更是千古传唱,绵延不绝。今天,我说一说白居易为民鼓与呼的一封“读者来信”——《卖炭翁》。原文如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读着诗文,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卖炭老人靠辛苦劳动,南山伐薪,披星戴月不顾烟熏火燎烧炭。第二天拂晓,老人着单衣薄衫,驾牛车、碾冰雪、赶早市出摊售炭,直至日头高悬,牛困人饥,仍无人问津,“暖衣饱食”的美梦即将破灭。绝望之际,2个官府的人来到卖炭老人的车前,还未开口要价,“黄衣使者白衫儿”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就“系向牛头充炭直”了。
    在唐代市场交易中,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替钱币使用,因为当时绢贱钱贵,所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实际比一车炭的本身价值要低得多。卖炭老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所得顷刻间化为乌有,“暖衣饱食”的美梦彻底破灭。这个场景恰巧被白居易看到了,所以写成了诗,成了当时广为传唱的一封“读者来信”。
    虽然白居易通过不同途径向官府反映此事,但是无人理会,无人升堂问案,更不会有人问责。造成卖炭翁悲剧的根源在封建的政治制度。官府没有人民至上的理念,官吏完全不顾群众死活,依然会吆三喝四,依然会打着需要采购宫廷物品的“宫市”之名,欺压良善,依然会发生许多类似卖炭翁的悲惨故事。
    光阴似箭,时空倏忽来到新时代。我想,如果《卖炭翁》这封“读者来信”发表在报刊上,一定会这样写:“我叫卖炭翁”,然后把遭遇叙述一番,落款署上“口述人卖炭翁、整理人白居易”。相关部门一定会给卖炭翁和白居易一个说法,及时查明真相,给予“黄衣使者白衫儿”及其“主官”相应的处罚,并向社会反馈。
    当然,如果是现在,卖炭翁肯定不会遭遇“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样类似强盗明抢的事情,他一定会从“伐薪烧炭”改行“植树种绿”,做一个蓝天碧水的守护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县卫生健康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