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工作衣的分量与价值
白居易的一封“读者来信”
后院的月季花
我的诗与远方
书画作品
1
11 1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后院的月季花
 

□李红桥

 

   清晨,我踏进单位的后院,眼前顿时一亮,月季花开满枝头,花瓣还带着露珠。
    关于月季花,在我脑海中最早浮现的是童年时在乡村医生王大伯家看到的。那时,大多数村民的院子里种的都是蔬菜和水果,只有王大伯家的院子里种着七八株月季花。粉红色的花瓣在春风里竞相开放,淡淡的清香掩盖了树下铺的鸡蛋壳和鸡粪的气味。
    王大伯是20世纪70年代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曾在医学院读过一年书,后来由于家庭问题返回村里。他白天在地里干活儿,晚上回家看书、给村民看病。
    他面带微笑,将温暖的手轻轻地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揉按,并且轻声问:“这里痛不痛?”调皮的孩子不吭声,忘记了妈妈的唠叨,假装闭着眼,偶尔偷偷瞅王大伯一眼。几分钟后,屁股上挨一针,孩子“哇哇”大叫,在月季花前转几圈,冷不防地揪一朵花,就一蹦一跳地跑出去了。有时,发热的孩子刚被灌下半片退热药,趁大人把碗放进厨房时,偷偷把药片吐到花丛间隙,大声嚷嚷:“头不热了!”
    4月~10月,是月季花盛开的季节,王大伯经常摘一些绽放的花朵,晒干后研成粉末,送给腰疼、腿疼的村民,让他们兑一点儿黄酒服下。
    时光荏苒,30年转瞬即逝,王大伯已经满头白发,额头爬满了皱纹。村里调皮的孩子长大后,有的外出求学,有的在异乡扎根;而我,毕业后上了医学院,在外求学、工作,为人妻、人母。
    到了春节,回到家乡我才知道,曾经4000多人的村子,现在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留下的大多是垂暮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王大伯现在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登记工作,他戴着眼镜挨家挨户走访,动员老年人定期体检、测量血糖和血压,给卧床的患者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
    王大伯的儿女都已经进城定居,只有他独自留在村里。昔日的猪圈、鸡圈早已不见踪影,平整的水泥地上摆放着健康科普宣传栏和几张桌子。在王大伯的院子里,不断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村民来找王大伯测量血压、血糖,唠点儿家常。王大伯满面笑容,给这个捶捶背、捏捏肩,给那个扎扎针、拔拔罐。院子里的月季花依然如火如荼地绽放,看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人,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疫情来袭,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我成为一名核酸采集人员,每天顶着晨光,穿上防护服,戴上帽子、面罩,手持棉签采集标本。面罩上蒙了一层白雾,汗水浸湿了衣服粘在身上,我几乎喘不过气来。然而,抬头的瞬间,我总会在路口、墙角看到几株月季花,它们红得似火、粉得似霞、白得如雪,在风里尽情绽放,静寂中带着一点儿惊喜,平凡中透着一点儿惊艳。月季花的花语是“幸福快乐,等待希望”,莫非它们和我们一样,也盼望着阳光穿破迷雾,自由重返人间。
    夜晚,我回到单位,办公楼里灯光依然明亮,穿梭的人群,屏幕闪动的电脑,不眠不休。唯有后院的月季花,在星空下静静地吐露着芬芳,默默守护着忙碌的人们。
    在家乡,已经70多岁的王大伯担任志愿者,他背着药箱,跟着工作人员走家入户收集信息、采集样本,给长期卧床的患者送药。不知王大伯在忙碌之余,可曾抽空看一看院子里的月季花。
    疫情散去,生活重回正轨。春光明媚,欢快的人们去郊外踏青,去公园赏花。学校、工厂、村庄处处留下同事们的足迹,健康科普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
    后院的月季花依然在静悄悄地绽放,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位患者、医务人员。月季花没有牡丹花华贵,也没有菊花高洁,无论在山野、乡间、闹市,随手插一支就能活。
    我想,此时王大伯可能也在修剪月季花,嫁接新的品种吧?那满院的芬芳,一定会成为他晚年生活最美好的陪伴。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禹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