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治疗小儿顽固性痰咳
中暑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每周一练
烹调油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失眠的认识及临床用药探讨
1
11 1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暑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聚,引起全身性病理反应。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疾病,可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

   中暑的发生与高温、高湿环境及个体适应性有关。轻度中暑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中暑可导致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病因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进而引发全身性病理反应。除了以上因素外,中暑的常见病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暴晒 长时间直接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尤其是中午时分,紫外线辐射强烈,容易导致中暑。
    高海拔环境 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降低,人体容易出现缺氧症状,加重身体负担,导致中暑风险增加。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等,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中暑的风险。
    体质因素 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中暑的发生。比如,老年人、体质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中暑。
    睡眠不足 长时间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中暑。
    营养不良 缺乏足够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影响身体的抗热能力,增加中暑的风险。
    过度饮酒 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体温调节和汗腺分泌,容易导致中暑。
    环境因素 封闭、不通风的环境或长时间处于湿热环境中,汗液蒸发受阻,体内热量无法有效散发,也容易导致中暑。
    综上所述,中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温环境、高湿度环境、过度劳动或运动、饮水不足等,还受到个体因素如过度暴晒、高海拔环境、药物影响、体质因素、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过度饮酒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临床特点
    中暑的临床表现可以根据中暑的严重程度和阶段进行划分。
    先兆中暑 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注意力不集中等。
    轻症中暑 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
    重症中暑 表现为热射病,出现高热(体温>40摄氏度)、皮肤干燥无汗、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除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个阶段,中暑的临床特点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体温变化 中暑患者较为明显的体征之一是体温升高。轻度中暑时,体温可能会轻度升高;而重度中暑则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能超过40摄氏度,甚至更高。
    汗出不畅 在高温环境下,汗腺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导致汗液无法顺畅排出,使皮肤感到干燥、热烫。这是身体散热机制受损的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随着中暑的加重,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昏迷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 中暑时,心血管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低血压、休克等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 中暑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其他症状 中暑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中暑的临床表现多样,从先兆中暑的轻微症状到重症中暑的严重生命体征改变。这些特点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暑患者,避免病情恶化。
治疗方法
    中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温、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
    降温治疗 将患者移至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进行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用风扇吹风,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采取对于严重中暑患者,可能需要采取静脉输液、冰水灌肠等强效降温措施。降温的速度和程度是关键,以防止器官受损。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给予患者服用止痛药、止吐药等,缓解头痛、恶心等症状。对于出现肌肉痉挛的患者,可以进行肌肉松弛治疗。对于严重中暑导致的器官功能受损,如肝肾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中暑患者,需要给予呼吸、循环等方面的支持治疗。如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心血管支持治疗等。同时,要注意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防止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 中暑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热射病、热痉挛、急性肾衰竭等。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如对于热射病,需要进行强效降温和对症治疗;对于热痉挛,需要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对于急性肾衰竭,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等。
    营养支持 中暑后,患者的身体需要营养支持来恢复健康。因此,要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后续观察与康复 中暑后,患者需要进行后续观察和康复治疗。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总之,中暑的治疗方法包括降温、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预防措施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疾病,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避免其发生。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尽量避开中午时分的高温时段,尤其是在夏季。如果需要在户外进行活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此时温度较低,阳光不强烈。
    穿着合适的衣服 选择透气、轻便、宽松的衣服,以便于汗液的蒸发和散热。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不透气的衣物,以免阻碍空气流通和散热。
    补充水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中暑的关键。在高温环境下,应频繁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还可以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避免在炎热的中午时段进行劳动或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在高温环境下,要适时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
    加强个人防护 从事户外作业的人员应配备防晒帽、防晒霜、防晒服等防护用品,以减少阳光的照射和紫外线的伤害。此外,还可以使用遮阳伞等物品来遮挡阳光。
    增强体质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更强,不易发生中暑。
    药物预防 一些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具有一定的预防中暑的作用。但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适应证和副作用。
    改善环境 在高温环境下,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不通风的环境中,以免影响散热。
    睡眠充足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和抵抗力。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中暑。
    饮食调理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辛辣、油腻食品,以免影响身体的抗热能力。
    总之,预防中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避免高温环境、穿着合适的衣服、补充水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个人防护、增强体质、药物预防、改善环境、睡眠充足以及饮食调理等。只有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保护身体健康。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供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