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心脏骤停与急救 |
|
□王健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终止,导致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进而引发呼吸停止和大脑功能丧失的濒临死亡状态。虽然心脏骤停意味着死亡来临,但是不代表无法挽救。 概念与原因 心脏骤停是指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预料到的短时间内,受各种强烈刺激而突然发生的心跳停止。其不同于慢性疾病晚期或癌症患者因消耗至死亡的心跳停止,而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心脏骤停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和继发于心脏以外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 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主要由心脏本身的疾病引起,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炎、心肌肥厚、电生理异常(如心室颤动)等。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原因。 继发于心脏以外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主要包括严重的呼吸功能抑制(窒息、胸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严重失血和休克,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与过敏,电击,麻醉与手术意外等。 怎样识别 及时识别心脏骤停是急救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心脏骤停患者的症状:意识突然丧失,呼叫患者无应答;呼吸停止或呼吸异常,如叹息样呼吸或短促痉挛性呼吸;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颈动脉搏动消失,这是判断心脏骤停最直接的体征。 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救援人员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生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在进行急救前,救援人员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救援人员应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救援人员可以轻拍或轻轻摇动患者肩部,大声呼叫患者,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将患者处于仰卧位,救援人员要蹲在患者旁边,一只手按着患者的额头,一只手托着患者的下颌,做好呼吸道的检查和疏通工作。 接下来,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胸外心脏按压 救援人员应首先确定受压点。以剑突为点,在胸骨上两横指的交界处即为受压点。救援人员要将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十指交叠,手掌根部放置在刚才找到的受压点上,依靠自身上半身的全部力量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为5厘米~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120次。 人工呼吸 在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时,救援人员应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捏住患者的鼻子,将自己的嘴唇包住患者的嘴唇,向患者的口腔内吹气。 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救援人员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并评估复苏效果。如果患者恢复意识或出现自主呼吸和脉搏,应立即停止心肺复苏。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诚信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