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征 稿
王宏坤中医骨伤临床学术思想
医病先医心
脐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丛集性头痛的思路
“三伏贴”的应用原理
1
11 1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脐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丛集性头痛的思路
 


□权春分

脐针是一种在脐部施针的全新针刺方法,这种针法打破了“神阙禁针”的千年桎梏,并在中医基础理论、脐全息理论和时间医学理论的等理论的综合指导下,运用八卦的五行生克制化与人体脏腑对应的关系来诊治疾病。脐针单用神阙一穴,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且见效快、收效奇、疗效持久,具有“一穴多针”“一穴多治”和“一穴多效”的特点。以下是运用脐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丛集性头痛验案二则。
肠易激综合征验案
患者王某,女,32岁,2021年11月1日初诊。4年来,患者间断发作腹痛、腹泻,大便每日2次~3次(便质稀溏不成形),稍微进食不慎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胃脘部痞满、呃逆、泛酸、胃灼热,咽部干涩疼痛,肠鸣,四肢畏寒怕冷、乏力、腰骶部酸痛不适,劳累后加重。1个月前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患者还伴有乏力、畏寒怕冷、呃逆、睡眠质量差、少气懒言、腰骶部酸痛不适、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等症状。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医诊断,泄泻(肝郁脾虚)。
治则:疏肝健脾、固肠止泻。
脐针方案:先取艮位(7点钟方向)、次取震位(9点钟方向),组成山雷颐卦(如图)。留针25分钟。下针约5分钟,患者感觉有温热气流自右下腹升起,沿两胁部逐渐散去,少腹部及两足心发热。患者治疗当天排便1次,质稀,稍有腹痛,腰骶部酸痛缓解,当晚安然入睡。治疗5次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患者心情大好,进食量增加。笔者叮嘱患者适度运动,节制饮食,调节情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诊疗思路 在治疗本案时,笔者运用脏腑别通理论,选用肝经和大肠经。脏腑之间除阴阳表里关系外,还有一种内在的关系即脏腑别通。脏腑之间的别通是由膜网中实质性的丝管相连而导致的气血流通。现代研究结果证实,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能够快速改善肝硬化;而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心理应激反应等因素相关,其中精神因素占重要地位。二者佐证了肝与大肠的别通关系。脐针依据别通理论,因此仅取卯、丑二针,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还能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做到身心健康。
丛集性头痛验案
患者孙某,男,37岁,2022年6月14日初诊。5年来,患者每年春季、夏季发作偏头痛,近2年症状逐渐加重。每日上午10时,患者头痛准时发作。开始发作时,患者左侧眼部及额颞部钝痛,疼痛逐渐加剧,并扩展至整个左侧头部,且疼痛具有搏动性。11时~12时,疼痛达到最高峰,伴左侧眼球肿胀、眼睑充血、恶心呕吐,疼痛逐渐缓解,13时疼痛消失。患者多方求治,被诊断为丛集性头痛,应用吲哚美辛、氟桂利嗪、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经他人推荐来诊。患者就诊时间为上午9时30分,恐惧、烦躁、坐立不安、眠浅、梦多易醒、小便黄、大便稍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紧。
中医诊断,偏头痛(肝胆火旺)。
治则:疏肝利胆、通络止痛。
脐针方案:先取巳时、壬时;次取午时、子时,形成两个对时针法。长留针至12时。10时,患者疼痛未见发作;11时,左侧眼球稍胀、额颞部钝痛,患者能忍受痛感,后疼痛逐渐缓解并消失。患者心情大悦,当晚睡眠沉稳。笔者叮嘱患者每日10时前针治,连续治疗5天,症状全无,随访至今未复发。
诊疗思路 患者头痛发作时间固定,为每日巳时至午时,且发作部位位于左侧额颞部,为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疼痛性质呈搏动性,根据“象”思维,神经痛为“巽风”之象,且巳时位于巽位,故取之;“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病机十九条》),痛证皆有心所主,午时又位于离位。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脐全息理论和时间医学理论的等理论,先取巳时、壬时,次取午时、子时,形成两个对时针法,以缓解疼痛,且在发作前着手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病痛。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脐针治疗图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