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肺放线菌感染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
释放压力 感受爱与温暖
在工作中感知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一种球形约束手套
1
11 1 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肺放线菌感染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
 

□代冉冉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由放线菌属所致的罕见慢性化脓性、消耗性、肉芽肿性病变。放线菌属于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属,常寄生于健康人的口腔黏膜、龋齿牙龈及扁桃体小窝等位置。当身体机能下降时,口腔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病变,进而侵入肺部,还可侵犯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脓胸,继而侵入胸壁形成胸壁脓肿及瘘管。
    肺放线菌病发病率较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极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肺肿瘤或肺脓肿。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微生物培养结果,因其较难获得,加上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够,诊断延迟,故误诊或漏诊普遍存在。患者常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预后不良。
    目前,临床治疗肺放线菌病主要有两种方式: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阳性病理标本是诊断本病的关键,首选支气管镜及经皮穿刺肺活检。

临床资料

   患者为一名59岁的男性,2023年4月患左侧气胸在当地医院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023年7月,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咳嗽咯痰,黄色脓痰中带血,左侧有胸腔积液,于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对症治疗,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少量脓液,拔除胸管后切口未愈合,症状反复出现。2023年11月,该患者痰中带血症状加重,进行抗感染对症治疗,未见好转。查胸部CT(计算机层析成像),结果提示左下肺阴影,考虑囊肿合并感染,左侧胸腔积液。2023年12月24日,该患者咯血症状加重,约200毫升/天;12月26日到我科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医务人员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及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余肺呼吸音粗,心率齐。查体:见左侧胸背部闭式引流切口,未愈合。胸部CT平扫+增强CT:左下肺门延伸至左下肺团片影伴囊腔影,支气管扩张或肺囊肿合并感染可能;右肺上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双肺感染灶,肺气肿;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增多、部分增大;冠状动脉走行区钙化斑;左侧胸腔积液。冠状动脉CT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肺动脉增粗,左下肺团片影伴坏死、空洞形成;左侧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左上叶管口活检:见黏膜上皮及其下管壁成分呈炎性改变。左下叶盲检:炎性肺组织,另见部分放线菌样物,考虑放线菌感染。左下叶刷片:未发现癌细胞。结合气管镜下见大量黄色脓痰,考虑左下肺放线菌感染,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化痰对症治疗,择期再次复查胸部CT及气管镜,症状明显改善,进行左肺下叶切除手术。

护理措施

   肺切除术是治疗某些肺内或支气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肺段切除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而是护理的开始。
    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警惕术后继发感染,关注手术伤口愈合状况,如果发现患者发热要尽快查明发热原因,及时治疗。同时,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前期联合用药,后期以大剂量青霉素为主,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反应,遵医嘱定时监测其血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不可忽视的环节。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苏醒后应尽早给予抬高床头30度。在围术期,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缩唇呼吸及正确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助咳。尽早促进肺复张。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每日更换引流装置及无菌敷料。
    术后活动
    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血流缓慢、淤滞,易形成血栓,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术后6小时内进行床上活动,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鼓励患者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与耐力,同时进行相关肢体锻炼,促进肠道和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腹胀、便秘、尿潴留的发生,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手术恢复期。
    疼痛护理
    通过对患者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采取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尽可能地将患者的疼痛最小化,使患者轻松、安全、舒适、愉快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
    正确、科学地评估疼痛及重视患者的疼痛教育,实施规范化的镇痛方案。术前: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演示、疼痛预处理(超前镇痛),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术前心理状态并进行有效干预。术中:选择个性化的麻醉方式,让手术区域达到无痛状态。术后:采取鼓励、多模式镇痛、营养管理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等,减少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应激,提高康复信心。术后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患者术后应以清淡、细软、易消化和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可从流食开始,待身体无明显不适时,再过渡到半流食、普食。鼓励患者逐渐加强营养,增加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
    心理护理
    放线菌感染患者因治疗时间长,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其次,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其病情进展,以便患者配合治疗。最后,利用家庭支持系统的帮助,指导患者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五病区/微创外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