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秋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既可以影响肺部,形成肺结核,也可以侵犯其他器官,如肝、肾、脑、淋巴结等,导致肺外结核病。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针对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免费政策。例如,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为第一次检查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免费提供痰涂片和普通X线胸片检查。对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国家还免费提供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以及治疗期间的痰涂片检查和治疗结束时的X线胸片检查。初次得肺结核的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结核病治愈后会复发吗?大多数结核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成功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成功治疗后再次复发。结核病复发是指过去有明确的结核病史,被判定为治愈或完成疗程后,在一段时间内再次发病。复发的患者耐药风险高,为治疗和管理带来了较多困难。 结核病复发的概率有多大?一篇综合了145项研究的综述文章显示,随访3年,结核病的复发率约为3%。中国各地的复发率为1%~7%。 结核病复发一般在什么时候?近一半的结核病复发是在前次疗程结束后的1年~3年之内。同一患者存在多次复发的现象,且随着复发次数增多,复发风险持续上升。 结核病复发患者有什么特征?男性患者的复发风险高于女性患者,体重过低或过高可能会增加结核病复发的风险。其他影响结核病复发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包括年龄、职业、经济收入、是否流动人口等。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等行为方式同样被报告与结核病复发相关。HIV(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糖尿病都是导致结核病复发的重要因素。肺部空洞、治疗前痰菌阳性、治疗2个月末或5个月末痰菌阳性被发现与后期复发相关。 什么是耐药性肺结核?耐药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导致经过治疗后病情没有出现好转,甚至可能出现加重迹象。这通常是由于曾经存在不规律治疗、中断治疗及用药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当治疗在短期内有效,但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并没有被全部杀死时,残留的结核杆菌可能逐渐对以前用过的药物产生耐药。 结核病复发后还能治愈吗?结核病复发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可能性高于新发患者,再次成功治疗的概率约为70%。复发后需要开展耐药检测。通过检测,如果发现对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依然敏感,则治愈率和新发患者的治愈率接近;如果耐药检测发现主要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则治疗时需要使用多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周期可能长达2年~3年。全球耐药性肺结核的治愈率普遍较低,治愈率因各种因素而异,包括耐药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等。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单耐药,治愈率为70%~80%;如果是耐多药,治愈率可能只有50%~60%。通过外科干预,治愈率可以有所提升。 结核病复发能不能预防?预防结核病复发的关键在于第一次患病时要规范治疗。首先,治疗应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如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其次,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并降低复发的风险。规律用药意味着患者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包括药品种类、剂量、服药方法、服药时间等,有规律地服用药物,不能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间断服药。全程治疗则强调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确保疾病彻底治愈。联合用药是指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适量用药则是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药物过量带来的副作用。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再次,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最后,患者在治愈后仍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戒烟限酒,增强身体抵抗力,定期复查。患有糖尿病等疾病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控制病情。 结核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当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特别是持续不减轻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检查。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