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柳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7周年纪念日。其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国内外的喜爱和信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在中药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中药制假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隐患。为了维护中药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严厉措施,坚决打击中药制假行为。 完善法律法规,为严打中药制假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法律法规是打击中药制假行为的基础和保障。为了加强中药市场的监管,应制定更为严格的药品管理法规,明确对中药制假行为的法律界定和处罚措施。这些法规应涵盖中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对违法行为能够依法严惩。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中药制假危害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中药制假的良好氛围。 在法治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监管法规。例如,可以加强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确保中药的质量可控、可追溯。同时,可以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对中药的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监管,确保中药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为了有效打击中药制假行为,政府应加大对中药市场的监管力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中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进行检查,严查中药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是否存在制假行为。这些检查应全面覆盖中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确保不留死角。同时,有关部门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中药市场的监督,发现中药制假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在执法方面,有关部门应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制售假药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予以严厉处罚。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中药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建立健全药品追溯体系,实现中药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通过追溯体系,可以追踪到中药的源头和生产过程,确保中药的质量可控、可追溯。这不仅有助于打击中药制假行为,还可以提高中药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共同打击中药制假的合力 中药行业应加强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提高中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中药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同时,中药行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可靠。 除了行业自律外,社会监督也是打击中药制假行为的重要手段。政府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中药市场的监督,发现中药制假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媒体也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中药制假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中药制假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保护。这不仅可以激发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还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有助于打击中药制假行为。 严打中药制假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维护中药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严打中药制假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作者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