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用心守护村民口腔健康 |
|
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杨 浩 文/图 “2022年,我们成立了口腔科,并成功招录了2名口腔专业本科毕业生,以解决儿童的牙齿矫正和龋齿治疗,以及老年人的牙齿缺失修复等问题,让村民的口腔健康不再‘边缘化’。卫生院以专业化治疗、规范化管理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为村民们提供技术领先的口腔健康服务。”郏县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晓说。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近日,记者在平顶山的郏县、叶县、鲁山县、宝丰县等县(区)的多个乡镇卫生院采访时看到,设置口腔科的乡镇卫生院不在少数,到乡镇卫生院看牙病和镶牙的患者络绎不绝。究其原因,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口腔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使村民的口腔健康不再“边缘化”。 “过去,大部分村民的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差,认为口腔疾病不算啥病,不像癌症能够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村民认为,牙疼就不是个病。能用偏方治住了,就不去医院做治疗;牙齿脱落了,能不镶牙就不给自己‘找事儿’,如果不影响吃饭,大家是不会主动到医院治疗的。”王晓说。 “口腔健康应该从小做起。”王晓介绍,今年4月,平顶山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优化提升、重大慢性病防治、青少年“明眸皓齿”、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干预专项行动。尤其是青少年“明眸皓齿”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在基层更是不能忽视。为落实好专项行动,茨芭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全镇各小学进行疾病筛查,发现患龋齿的儿童比例相当大。针对筛查出来的龋齿儿童,茨芭镇中心卫生院不仅采取定期到学校,为儿童讲解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儿童如何正确刷牙,还为儿童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诊疗室的墙壁上面粘贴一些卡通图案;安排优秀的年轻医生,为患儿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不断“充电”提升服务能力 然而,为切实服务好村民的口腔健康,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安排专用房屋,购置先进的牙科设备,将招录的大学毕业生,分别送到平顶山市人民医院、平顶山市口腔医院、郏县人民医院等单位进修、培训。通过不断地专业知识“充电”和外出“取经”,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现已开展拔牙、镶牙、补牙、正畸、牙体种植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等项目。“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成立时,我是第一个镶全口假牙的患者,戴到嘴里很舒适、很好用,没有异味,医生的镶牙技术让我非常满意,解决了我牙齿缺失的痛苦。”72岁的患者刘远宽高兴地说。 据刘远宽介绍,他40岁时就患上了牙周病,由于对口腔疾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牙齿逐个松动并脱落。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远宽由于牙齿严重缺失,出现说话跑风、语言表达不清楚等情况,吃饭时只能把馒头泡在稀饭里进行充饥,望着放在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他也只能过上一把眼瘾罢了。“我过去不注意口腔卫生保健,导致牙齿全部脱落。茨芭镇中心卫生院不仅设备先进、镶牙技术好,还为村里患有牙病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不出远门就能解决村民看牙的问题。”刘远宽说。 口腔病防治不能成“盲区”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刚做完牙病治疗的茨芭镇茨芭村患者崔战仓说,前不久,他患上了慢性根尖周炎,他采用偏方把牙膏和食用味精混合,均匀地涂抹在疼痛的牙齿上进行治疗,但是牙痛丝毫没有减轻,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崔战仓无奈来到镇卫生院做治疗。经过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崔战仓的牙痛得到缓解;又经过几次巩固治疗,牙痛以及面颊肿胀完全消失。“自己亲身体会后,别小看那一颗小小的牙齿,痛起来想让人撞墙。茨芭镇中心卫生院成立口腔科,我大力支持。在家门口有了这样的技术,村民看病多方便呀!”崔战仓说。 据茨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利民介绍,村民的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口腔疾病高发、儿童龋齿不断增加、老年人牙齿脱落现象比较突出。基层不能成为“盲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在完善内科、外科、中医科门诊业务的基础上,把口腔科作为重点专科打造,关注村民“一小一老”的口腔健康。目前,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已接诊3700余名口腔疾病患者,赢得了村民的好评。

口腔科医生王晓娜(中)正在为患者进行口腔疾病治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