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敏
“夏日到,蚊蝇起,害虫危害尽早防。”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病媒生物的活动逐渐频繁。笔者提醒大家警惕病媒生物带来的危害,及时清除积水、垃圾、粪便,整理闲置杂物,避免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侵扰。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翻盆倒罐,清除积水,预防登革热。”那么,登革热与积水有关吗? 夏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病媒生物的活动逐渐频繁。它们不仅会侵扰人类的生活,还会通过叮咬吸血、污染物品等方式传播疾病。登革热、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就是通过病媒生物传播的。 登革热是经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白纹伊蚊→健康人群”的途径传播。患者一般在发病前1天到发病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白纹伊蚊叮咬患者后,登革热病毒随着血液进入白纹伊蚊体内,再经过8天~10天的增殖达到传播阈值,这时候的白纹伊蚊再去叮咬健康人群,就有可能传播登革热。 目前,由于没有登革热特异治疗方法,也没有合适的疫苗,因此控制白纹伊蚊就成了控制登革热传播的最有效方式。控制白纹伊蚊的根本手段就是清除积水,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蚊子和水的关系就要从蚊子的四个阶段说起,卵、幼虫(孑孓)、蛹和成虫。其中,成蚊的产卵、幼虫(孑孓)、蛹的生长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只有成蚊才来到陆地,进行吸血交配。不同种类的蚊子需要的水体不一样,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是典型的“小水体蚊种”,能够适应人居环境。白纹伊蚊能够在闲置容器、竹头树洞、废弃轮胎等各类小型积水中繁殖,甚至家中饮水机的存水盒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也有可能滋生白纹伊蚊。 为了减少白纹伊蚊的滋生地,如何进行积水处理呢?大家可以遵循对积水的“翻、封、排、清、换”原则,即翻转倒扣各类闲置积水容器,封盖水箱、水缸等存水器具,排干排水管、绿化带、空调、饮水机的积水,清除废弃轮胎、包装盒等废旧容器,水培植物定期换水、洗瓶。同时,大家还要留心房屋积水的处理,尤其是地下室、房屋间隙等区域,是“翻盆倒罐”的盲区。 此外,在登革热流行季节还要注意预防蚊虫叮咬。白纹伊蚊在蚊子中属于个头中等偏小的种类,体色黑体白花,故有“花蚊子”的诨名,傍晚常在居民区、公园出没,吸血行为凶猛,往往不顾人类的拍打,三五成群扑向人类。居家时,大家还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出门时,尽量穿着长袖衣裤,可以喷洒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桉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但是需要注意用药安全。老年人、婴幼儿应避免在白纹伊蚊叮咬的高峰时段(上午7时~9时和下午4时~6时)出行,降低被蚊虫叮咬的概率。 总之,请大家牢记两句话,一是“没有积水就没有幼虫(孑孓),没有幼虫(孑孓)就没有成蚊,没有成蚊就没有登革热传播”。二是“白纹伊蚊咬人凶,出门在外防叮咬。”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