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结核病检查项目分类及作用 |
|
□王侃 肺结核是重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等。大多数肺结核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如果患者有咳嗽、乏力、发热等情况,提示病情较轻,在门诊经过医务人员实施督导化疗,在家口服抗结核药物,同时需要保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可以达到痊愈的目的,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 那么,肺结核患者及肺结核疑似患者在就诊、治疗过程中,都有哪些检查项目?检查目的都是什么呢? 感染筛查 它是为了检测人体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情况,主要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伽马干扰素释放试验。前者是向手臂皮肤下注射微量试剂,观测其反应程度,后者是抽少量血液,进行体外检测。 病原学检查 它是通过镜检、培养、菌型鉴定、药敏试验、核酸检测、基因检测等一系列方法,检测患者痰标本中是否带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出病原学阳性,对诊断肺结核及制定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另外,对于诊断耐药性肺结核,还需要对培养结果阳性的菌株标本进行药敏试验等检测,确定患者对哪几种药物耐药,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主要通过DR(数字X射线摄影)、CT(计算机层析成像)等手段,使医生了解患者肺部病灶情况。胸部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在患者诊断和治疗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介入检查和其他检查 在诊断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时,还有必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胸腔积液穿刺项目。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进行气管狭窄治疗、局部用药等操作。患者出现肺外结核病灶时,应该接受多器官检查和体格检查。在治疗过程中的结核病患者,还应接受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