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杨 浩 宁建鹏 文/图
走进郏县医疗健康集团安良分院(安良镇中心卫生院),悬挂在楼房上面“特色专科楼”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在楼房内,中医馆装饰古色古香。在中医馆的走廊两侧,设置有中药房、中医病房、煎药室、治疗室、熏蒸室等中医药特色科室,前来就诊的患者犹如“泉水”般往来不断。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安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光阳说。在2008年之前,安良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只有1名中医医师,使用的诊疗设备也非常简单,遇到病情稍微复杂的患者就将其介绍到县级医院就诊。然而,安良镇中心卫生院经过历任院长的不懈努力,对业务用房进行了改造并设立“特色专科楼”,不仅购进专业设备,改善就诊环境,而且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安良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与郏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开展科室共建,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其服务能力的提升,以业务全面、技术独特等服务,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今天,我找张医生做了最后一次巩固治疗。张医生的医术相当不错。经过几次治疗后,现在我的腰不痛了,也能下地干活了。”今年77岁的董荣(化名)说。就在半个月前,董荣的左侧腹股沟区域出现了疼痛症状,不仅走路受限,而且晚上睡觉时疼痛感明显加重。家人立即将董荣送到了安良镇中心卫生院就诊。 经过检查,董荣被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根据董荣的情况,郏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张自让凭借丰富的诊疗经验,运用普通针刺、艾箱灸、拔火罐、中频脉冲、热罨包、小针刀、穴位注射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董荣缓解病痛。经过治疗,董荣的病情得到缓解。董荣说,她的老伴儿徐正(化名)在10年前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平时的农活和家务活都干不成,严重时需要拄着木棍才能行走。徐正看到董荣在治疗后,效果很好,便找到张自让就诊。张自让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经过10多天的精心治疗,徐正腰部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在张自让的诊室里,“‘针’到病除 妙手回春”等字样的锦旗,挂满了墙壁。张自让说,患者送来的每一面锦旗,都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神奇”,针刺疗法更是治疗各类疼痛疾病的“法宝”。 5月15日,家住安良镇安西村的冯妮(化名),患腰腿痛10余年。因为担心去大医院看病花销太大,冯妮到处找小诊所求治,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时轻、时重。后来,经熟人介绍,冯妮便来到安良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就诊。 经检查,冯妮被确诊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狭窄性改变等多种疾病。根据冯妮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特点,张自让运用针刺、艾灸、拔罐、热罨包、小针刀、穴位注射等方法,经过15天的住院治疗,冯妮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之后,冯妮又经过了几次巩固治疗,她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安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光阳说,在农村患颈肩腰腿痛的患者越来越多,老年人患病的比例更大。为服务好老年患者,让其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2021年1月,郏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与安良镇中心卫生院“结缘”,并以科室共建的方式,选派科室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郏县中医院业务骨干在坐诊的同时,还要帮助乡镇卫生院组建中医科和中医馆,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实施“传、帮、带”,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让患者“不跑远、花小钱、看好病”。 周光阳说,自2021年以来,安良镇中心卫生院通过科室共建的方式,使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临床业务不断拓展,治疗技术不断创新,就诊环境得到了改善。目前,安良镇中心卫生院的患者上转率已逐渐下降,就诊人次和住院患者人次不断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