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风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
|
本报讯 (记者刘 旸 通讯员马驰远)日前,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刘向哲牵头制订的《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出,主要起草人包括该院专家刘向哲、王新志、赵敏,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专家高颖、广东省中医院专家蔡业峰。另外,全国20家三甲医院的29位知名专家共同参与共识制订工作。 通腑法最早可以追溯至《黄帝内经》,随后张仲景将通腑法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创造了“承气汤”系列通腑方。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病腑气不通的主要方法之一。腑气不通既可能是中风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特征,也可能是中风病进展的影响因素。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定义通腑法,通腑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如何掌握通腑的程度,哪些疾病可以使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怎么应用通腑法等问题,仍然缺乏相应的临床共识。 基于以上背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邀请了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多学科知名专家,包含中医脑病、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普外科、方法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的专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制订流程,完成了《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订。 该共识适用于符合通腑法应用指征的中风病患者,并形成了15条与通腑法相关的共识建议和17条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推荐意见。这将进一步规范通腑法的临床应用,促进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指导医务人员临床诊疗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