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樱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接触和使用各种药品。药品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特殊物品,在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应法规的严格控制。为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药品被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 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定义 非处方药,即OTC药物,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以依据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其特点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用于患者可自我诊断的轻度病症,以及部分经确诊后的慢性病。 处方药则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区别 标识不同:处方药在药品包装上会有RX的标识,而非处方药则会有OTC标识。此外,非处方药中的甲类和乙类在标识颜色上也有所不同,甲类非处方药的包装标识是红底白字,乙类非处方药则是绿底白字。 购买方式不同:处方药通常不可以自行购买,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去正规医院或者正规药店进行购买。而非处方药则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可以自行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使用方式不同: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时、按剂量用药。而非处方药则可以自行依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安全性与依赖性:处方药大多属于新药、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或药物本身毒性较大的药品,需要严格监控使用。而非处方药则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的安全使用 虽然非处方药的安全性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消费者在使用非处方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或药师指导使用,不可擅自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信息;如有用药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庭用药不宜久备、多备,应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妥善保管,并经常查看、更换,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总之,非处方药(OTC)与处方药在标识、购买方式、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消费者应了解这两类药物的区别,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进行合理使用。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药品监管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意识和水平。 (作者供职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