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演练与培训双管齐下保障医院消防安全
“五强化五提升” 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让AED成为公共场所的“救命神器”
防范为先保障患者财产安全
成年人肥胖知多少
1
11 1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成年人肥胖知多少
 

□李江敏  李 洁  朱 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超重、肥胖的人数不断增加,超重、肥胖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超重和肥胖已被WHO(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疾病。肥胖的诊断需要用到BMI(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体重÷身高2,其中体重的单位为kg(千克),身高的单位为m2(平方米)。我国成年人BMI的数值为:18.5kg/m2≤BMI<24kg/m2为正常体重,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90.0厘米、女性腰围≥85.0厘米为成年人中心型肥胖。
肥胖属于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肥胖大致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一般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引起的,又可以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继发性肥胖一般是由疾病(如神经内分泌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引发的病理性肥胖。《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显示,塑料的使用、动物蛋白的摄入、糖和甜味剂的消耗量等与超重、肥胖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体育运动量不足也与超重、肥胖有关。
肥胖不仅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险因素,还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胰腺炎、胆囊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及肝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癌症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此外,肥胖也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增加居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根据最新研究预测结果,到2030年,中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卫生费用将达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卫生费用总额的21.5%。
肥胖的科学防治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非常重要。减重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减重手术等。其中,控制热量的摄入量、增加热量的消耗量是预防及治疗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方案。2024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鼓励居民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细粮的摄入量;建议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20%~30%、15%~20%、50%~60%,推荐早餐、中餐、晚餐供能比为3∶4∶3。同时,肥胖人群要定时定量饮食;少吃零食,少喝饮料;进餐时,宜细嚼慢咽,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年时间,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普及,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肥胖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