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上一版  
陈皮
“寒伤形,热伤气”——读《黄帝内经》有感
养生食谱
处暑养生重在“三防”
艾灸大椎穴 预防“空调病”
1
11 1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寒伤形,热伤气”——读《黄帝内经》有感
 

□王改芹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含义极深,是中医医生必读的经典著作,需要反复揣摩及结合临床思考,如“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热胜则肿……寒胜则浮……”,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寒伤形”,寒为阴邪,能够伤人的形体,伤及津液等;“热伤气”,热为阳邪,热就是伤人的阳气。
    《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不仅论述了寒热等虚邪之风,可以伤害人的形体,即“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并在正气虚的基础上使人发病,即“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还论述了“虚邪”侵入人体由浅入深的传变过程。因此,寒热均可伤形。
    《黄帝内经》有专门论述“寒伤气”“气伤痛”的篇章,如《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之“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也指出寒邪致痛,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热伤气”“气伤痛”则有“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因此,寒热均可伤气。“寒伤形,热伤气”中“寒”与“热”,均为互文,概括了寒热均能伤形,寒热均能伤气。
    “气伤痛”指气机阻滞致痛,不通则痛。“形伤肿”指形体受伤,阻碍气机、津液运行,新陈代谢失常,故瘀阻致肿。
    既然寒热均能伤形,而《黄帝内经》又有“形伤肿”,那么寒热伤形也均能导致“肿”。“形伤肿”的“肿”,可以指“寒胜则浮”的“浮肿”。例如《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所述之浮肿:“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乃寒邪所致。又如《黄帝内经·灵枢·痈疽》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指出寒邪伤形能产生痈肿。
    “形伤肿”的“肿”还可以指“热胜则肿”的痈肿。《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论述的“阴虚者,阳必凑之”之肿,是热邪伤形所产生的浮肿。
    火热邪毒伤害形体最易产生疮疡痈肿。从《黄帝内经》所载的病机十九条之一来看,“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即以感受火热邪气为主的痈肿较为多见,火热之邪易直接使气血热毒亢盛,伤害形体肌肤。《黄帝内经·灵枢·痈疽》:“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于骨髓,骨髓不为燋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此处强调了“热胜则肿”。
    中医治病,“必求其本”。“本”就是阴阳,阴为体,阳为用,阴阳即是形与气,实为一体。形可分皮肤、血脉、肌肉、骨骼、脏腑、关窍等部分,表现各部分的运动功能;而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形体运动。因此,痛痒、麻木、冷热、有力、无力、紧张、松弛等,都是气的表现;而肿胀、凹陷、长出、短缩、青紫、瘀血等,都是形变的标志。这就是形气证候表现的基本内容。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将“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作为指导原则。先痛而后肿者,以行气为主兼利水化瘀;先肿而后痛者,以化瘀为主兼行气利水。阴阳相互对立且相互依存,我们不仅要看到阴的一面,还要想到阳的一面,全面把握,方可有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