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超
合理用药是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遗传因素、药物特性,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宜的药品,以合适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合理的时间间隔和疗程进行用药,可以达到治疗疾病、预防复发、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首先,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患者一般缺乏足够的医药知识,难以准确辨别药物信息的真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容易受到广告的误导或网络谣言的影响,进而盲目购药和自我诊疗。这不仅会延误治疗时机,还可能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其次,过度用药与滥用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医疗机构和医生出于经济利益,可能会推荐不必要的药物或高价药,这使得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对身体造成了潜在的损害。 再者,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常常被忽视。当多药并用时,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然而,一些患者和医生对此往往重视不足,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此外,遵医嘱性差也是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患者在症状得到缓解后就提前停药,或者因为效果不明显而自行加大剂量。这些行为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使病情恶化。 最后,假药与劣药问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安全。在市场上,流通的假药、劣质药尤在偏远地区和网络平台上较为突出,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 为了应对挑战,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公众教育。利用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广泛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高群众对药物的认识水平,倡导遵医嘱用药。 另一方面,完善医疗体系至关重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任务,这样可以降低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 强化医生培训也是关键环节。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培训,提高他们的药物知识和临床用药技能,确保处方合理、科学。 推广临床路径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用药指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提高治疗效率,同时也能保证治疗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大药品监管力度不可忽视。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质药行为,保障药品质量。 此外,促进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患者用药记录和药物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用药建议。 总之,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药企、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