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刮骨疗毒说乌头 |
|
□胡皓
《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乌头,如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中写道:孙策面颊中箭,华佗的徒弟看后说:“箭头有药,毒已入骨。”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中,关羽领兵攻打樊城,魏将曹仁在城楼上见关羽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急令500名弓弩手一起放箭。关羽急勒马回时,右臂已中箭,被关平救归寨中,拔出右臂的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箭头上到底是什么毒药呢?幸好名医华佗知道关羽中毒箭后,特来医治。华佗看了关羽的右臂说:“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于是,华佗用尖刀割开关羽的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然后以线缝合,再用药物外敷而愈。 第九十回“驱巨善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也记载:“原来洞中之人多习弓弩,一弩齐发十矢,箭头上皆用毒药,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烂,见五脏而死。”原来毒箭系用中药乌头汁浸制而成。 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生用有毒,入药须炮制。乌头有川乌、草乌之分,明代以前多称乌头,自《本草纲目》时明确提出“(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的观点。 制川乌,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中医认为,制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归心经、肝经、脾经,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损伤等。 本品辛热升散苦燥,“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其适合寒邪偏胜之风湿痹痛。《神农本草经》言其“祛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名医别录》言其“消膈上冷痰,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长沙药解》言:“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乌头含乌头碱,有剧毒,对各种神经末梢先兴奋后麻痹,为麻醉、止痛的有效成分。乌头经炮制及煎煮后,乌头碱被破坏,其毒性降低,但是治疗作用并未减弱,加入生姜、蜂蜜等制用,不仅可以提高温中健脾的功效,还可以解毒、缓和药性,防止乌头辛烈太过,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制草乌,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其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等与川乌相同,但是毒性更强。 由此可知,川乌、草乌均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治疗寒邪偏盛所致的痛痹。川乌长于祛风寒湿,治疗寒湿痹痛多用。草乌与川乌功效相似,但是毒性更强,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