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药食相互作用 你了解多少
功能医学的“心系统”与结构医学的“心血管系统”浅析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总管结石
碘缺乏病相关知识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知多少
强迫症反复行为背后的心理谜题和药物解法
1
11 1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功能医学的“心系统”与结构医学的“心血管系统”浅析
 


□刘玉峰

   功能医学的传统中医与结构医学的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分类有差异。功能医学按自身体系把机体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十二经脉、十五经络、奇经八脉等;结构医学把机体分为八大系统。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必须结合其异同进行类比。本文对有关功能医学的“心系统”和结构医学的“心血管系统”进行浅析。
    功能医学的传统中医“心系统”与结构医学的现代医学“心血管系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解剖学
    1.结构医学的“心血管系统”即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管构成的。心脏是一个肌性中空性器官,似圆锥形,重约278克。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胸骨后左缘第3~第5肋间,心尖在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和心室分别以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开,左右互不相通。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静脉回流的静脉血,并将其泵入右心室。右心室将血泵入肺动脉。左心房接受肺静脉的氧合血液,并将其泵入左心室。左心室将血泵入主动脉且经动脉系统流至全身的组织、器官。然后,这些血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系统回流至心脏。肌性心脏外有心包。心包有一个纤维浆膜囊,分为壁、脏两层。壁层即外层,是坚韧的纤维层;内层为菲薄、光滑的浆膜层,可以分泌浆液。壁层心包与脏层心包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腔,腔内仅有20毫升左右的浆液,以滑润心脏,减少搏动时的摩擦。
    此外,人体脉管系统还包括淋巴管系统。这是静脉的辅助系统,由广泛分布全身的淋巴管网和淋巴器官(淋巴结、脾等)组成。最细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其数目与毛细血管接近。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按淋巴管所在的部位,可分为深、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液。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它们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胸导管是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的,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液。右淋巴导管是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成的,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液。
    结构医学的“心血管系统”大体解剖及局部解剖:
    1.心脏:心包膜、肌性心脏、心脏瓣膜、动脉瓣膜。2.心脏神经、传导系统、血管及淋巴管等。
    功能医学的“心系统”解剖:中医的心主要是指功能心,在解剖上可以称为大体解剖。其包括心脏、心包络、经脉及经络系统。该系统与结构医学的“心血管系统”相似,特别是在对心脏解剖的描述方面。《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文献已对其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心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内景图》也明确显示心的位置。《类经图翼》记载:居肺管之下,隔膜之上,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难经》记载:心重十二两,中有气孔三毛……换算后,重量相当于276克,与结构医学的大体解剖相似。
    功能医学的传统中医按自身体系把机体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十二经脉、十五经络和奇经八脉等。十二经脉、十五经络和奇经八脉等负责人体的气血运行,是气血通道。虽然现代科学及结构医学尚未证实其存在,但是传统的中医书籍均详细绘制或描述了“心系统”。中医理论体系诊治疾病的实践及针灸实践也证实了它的存在。《诸病源候论》记载: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腑脏。《明医杂著》里有“脉者,血之隧道也,血随气行,周流无停”的说法。《灵枢》记载:血气之输,输于诸络。《难经》记载:经脉者,行血气……十二经脉皆有动脉,独取寸口。寸口系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上述内容表明十二经脉经过的部位可能与血管一致或者就是血管。
    因此,十二经脉、十五经络和奇经八脉等可能包括结构医学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多个人体网络系统。
    功能
    结构医学的“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功能:一是将氧、各种营养物质、体内分泌的激素等供给器官和组织,二是将组织代谢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新陈代谢的进行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功能医学的“心系统”功能较为复杂。在功能医学的五脏生理系统中,心系统包括五脏的心脏、六腑的小肠、五体(筋、脉、肉、皮、骨)的脉、五官的舌、经脉的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素问》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和诸血者皆属于心。故心与血、脉密切相关。血有营养全身的功能,心气能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这些说法与结构医学类似。
    《素问》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也就是说,心与人体的精神意识相关。结构医学认为心与大脑相关。但中医认为,心是主宰人体的重要器官,与精神意识相关。《内经》认为,心者神之舍,血者神之气也。气血足,则神识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气血不足,常导致心神不安、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符合现代医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此外,濒危患者或临终的人心跳减慢或停跳,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也表现出精神意识丧失等。现代医学证实,人体内很多调节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这些调节作用从人体的外观上看不出来,如大脑(结构医学)中的心血管调节中枢、血液中的氧含量、激素、电解质等,但患者会有感觉或临床表现出心动过快或过慢,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引起精神意识方面的表现。兴奋、紧张可引起心率加快;抑郁、悲伤可能引起心率变慢等。机体的调节作用从外观上无法显现。
    至于“心系统”,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主汗液等,这些均可能与血气是否充足有关。
    综上所述,结构医学对“心血管系统”有较详细的解剖学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有深入研究,知道其功能是什么;而功能医学对“心系统”主要是通过实践经验和关于临床表现的记载而得出其功能。实际上,“心血管系统”和“心系统”在最终的功能上并无大的差别。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