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业
大肠癌是源于大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也叫结直肠癌。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若大肠癌能得到及时治疗,效果会比较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大肠癌至关重要。下面,我介绍一下关于大肠癌的相关知识。
突然体重减轻、消瘦 突然体重减轻、消瘦,是大肠癌非常重要的信号。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远远多于机体正常组织。随着肿瘤的生长,这种消耗会不断增加。同时,肿瘤产生的毒性物质会影响患者的食欲,使机体摄入的营养明显不足,致使患者出现消瘦。 贫血 贫血是大肠癌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长期便血会导致慢性失血,当失血超过机体造血功能代偿的时候,就容易发生贫血。右半结肠癌容易引起贫血。 腹痛、腹胀 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这些为早期症状。 腹部有肿块 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若肿块的位置在横结肠和乙状结肠,则会有一定活动度。若肿块的位置在升结肠、结肠肝曲或脾曲,则活动度较小。腹部包块是结肠癌的主要表现之一。 肠梗阻症状 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当大肠癌导致肠道堵塞时,患者会出现这些肠梗阻症状。 出现大便带血或黑便及肛门下坠感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大便带血情况。在出血量较小时,肉眼不易发现,仅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出血量大时,则肉眼可见大便带血。直肠癌出血属于下消化道出血。发生下消化道出血时,大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患者会出现大便带血或黑便。由于直肠癌的刺激,患者会有肛门下坠感。 大便内有脓血或黏液、血丝 由于大肠癌所处的特殊部位与环境,大多数患者的粪便中会混有脓血或黏液、血丝,形成脓血便或黏液血便。 排便习惯改变 结肠癌患者往往会发生排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稀、排便次数较多以及里急后重感。排便习惯的改变主要是由于结肠癌对肠道的刺激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便稀或便秘,有时便稀与便秘交替出现。通常情况下,便稀出现在前,便秘出现在后。便稀与大便次数增多,有时一天可达数十次,伴有里急后重感与排水便不尽感。 大便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肠管里长了肿瘤,刚开始由于肿瘤很小,大便不会变细。随着肿瘤的生长,它会堵塞肠管,使大便出现变细、变扁或带槽沟的情况。 结肠多发息肉 有的结肠息肉是会发生癌变的。根据病理类型,结肠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不同的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也不同。一般认为,随着腺瘤性息肉的生长,其发生癌变的概率随之上升。 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高位息肉比直肠内的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较低,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可达50%以上。多发息肉的癌变率大于单发息肉。因此,要及时做结肠镜检查,对结肠息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防止发展为大肠癌。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