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焦虑是一种普遍且复杂的情绪体验。适度焦虑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促使人们积极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然而,当焦虑过度、持续存在时,就可能构成焦虑障碍,也称为焦虑症。 定义与分类 焦虑障碍是一类以过度担心、紧张不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恐惧症(如社交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这些障碍的共同特点是患者的担忧和恐惧与现实威胁不成比例,并且显著影响个体的日常功能。 症状表现 焦虑障碍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心理、生理、行为和社交与情感四个层面。在心理上,患者常常对未来持悲观态度,预期最坏的结果,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绪飘忽不定。在生理上,焦虑发作时,患者常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胸闷、头晕或颤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还可能引起或加剧消化系统症状,如胃痛、腹泻、便秘或食欲不振等。在行为上,患者可能会极力回避与恐惧对象或情境的接触,甚至通过饮酒、吸烟或使用镇静剂等方式来暂时缓解焦虑情绪。在社交与情感上,患者可能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紧张或害怕被评判,表现出情感压抑、易怒或情绪波动大等情感反应。 发病原因 焦虑障碍的成因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神经递质浓度、压力因素和人格特质等,被认为是重要的高危因素。比如,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浓度的增加与焦虑发作有关,这一点也是目前焦虑障碍治疗药物的主要作用点之一。此外,焦虑障碍与压力因素密切相关,当外界压力较高且持续存在时,暂时性的焦虑情绪更有可能转化为焦虑障碍。缺乏挫折磨炼的人、自我功能较差的人、不安全感较强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焦虑障碍的困扰。 治疗与康复 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在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可以辅助治疗焦虑障碍,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特定的认知矫正和行为重塑来帮助患者恢复到健康的焦虑状态,即建设性焦虑。在社会支持方面,患者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加入支持小组,分享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对缓解焦虑也有积极作用。 康复之路 康复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并非不可逾越。患者要正确认识焦虑障碍,并勇于寻求专业帮助,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同时,患者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如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保持规律的作息、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焦虑。 焦虑障碍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但是并不可怕。正确的认识、及时的干预和科学的治疗,可以帮助焦虑障碍患者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康复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