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张磊辨治疾病二则
揿针巧治鼻窒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方法
浅谈痛风的综合疗法
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方案
1
11 1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张磊辨治疾病二则
 

□高青

案例一

2018年5月7日初诊 吴某,男性,26岁,低热3个月有余。
  症见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为37.1摄氏度~37.5摄氏度,症状反复,屡次服药无效。患者夜间发热明显,恶寒无汗,咽干咽痛,口干口渴,手心、脚心易出汗,纳眠尚可,大便尚可,小便调,舌质红、苔白稍腻,脉细、略数。
  辨证 湿热内蕴、邪在气分。
  方药 杏仁10克,白豆蔻10克(后下),生薏苡仁30克,清半夏10克,淡竹叶10克,厚朴10克,滑石30克,通草6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白薇15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8年5月14日二诊 按上方服药后,患者发热痊愈。患者现低热5天,体温37摄氏度~37.5摄氏度,晨起头痛,咽痛,恶寒,双小腿憋胀感,口干,饮不解渴,时有汗出,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
  方药 守上方加牛蒡子10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 《温病条辨》中记载:“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凉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该患者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恶寒;湿为阴邪,夜晚阳气入内潜藏,与湿邪交争,故夜间发热明显;湿热蕴于脾胃,津液难以正常输布以濡润咽喉,故见咽干咽痛;结合患者舌脉,辨证为湿热内蕴、邪在气分,故方用三仁汤以化湿清热。方中加僵蚕、蝉蜕,有升降散之意,以升清阳;加桔梗、甘草,有桔梗汤之意;白薇的退虚热作用较好,《顾松园医镜》中记载:“凡天行热病后,余热未除,及温疟瘅疟,久而不能解者,必属阴虚,除疟邪药中,类中风除热药中,俱宜加入。”

案例二

2019年7月10日初诊 藏某,女性,45岁,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2个月有余。
  症见 患者2019年4月底无明显诱因全身泛发风团伴瘙痒,按急性荨麻疹进行治疗,口服抗过敏药2周但效果较差。下午1点以后,患者开始出现风团,夜间尤甚,以腹部及双下肢多见,可以自行消退,双休日发作较少,平素工作劳累,精神压力大,胃中痞满,不欲食,矢气多,大便偏干(每天1次),小便正常,月经提前1周,行经4天~6天(量尚可),末次月经期间经血量较少,褐色,脾气急躁易怒。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
  方药 防风6克,大黄3克(后下),芒硝3克(另包溶入),荆芥6克,炙麻黄3克,栀子6克,赤芍10克,连翘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桔梗6克,生石膏15克,滑石15克,薄荷10克(后下),黄芩10克,炒白术10克,生甘草3克。共10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 患者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此为风热郁于肌肤之候,方选风引汤加减。原方具有除热消痈之功效,灵活加减用以治疗荨麻疹。方中荆芥、防风、薄荷,除肌表之风热;栀子、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散结;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大黄、芒硝,内泻热结;石膏,清热;滑石,清利;桔梗,载诸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风除热退、瘾疹得解。

案例三

2013年10月11日初诊 张某,女性,44岁,周身乏力,心烦急躁10天。
  症见 10天前,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心烦急躁,周身乏力,头晕健忘,心悸,抑郁欲哭,不欲睁眼。患者到国医大师张磊所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相关检查未见异常,静脉输注奥扎格雷,口服解郁丸等药物,汤剂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症状缓解不明显;近3天,感觉舌根较硬。现在,患者急躁欲出汗,嗜睡,头痛,怕冷,月经量大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经后头晕,大便尚可,小便正常,舌质淡暗、苔薄黄,脉细。
  既往史 患者曾有产后抑郁症、颈椎病史。
  辨证 大气下陷证。
  方药 党参15克,生黄芪30克,知母15克,桔梗6克,升麻6克,山茱萸10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患者乏力、头晕、心烦急躁等症状明显缓解,遂出院。效不更方,以上方进行加减服药。
  四诊以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用逍遥丸巩固治疗。
  按语 根据病史、本次起病诱因、临床表现等,辨证为肝气郁滞,治宜疏肝解郁,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应基本正确,为何疗效欠佳?细察患者肝气素郁,加之本次大怒伤肝,兼以平时月经量大,临床已见全身乏力、嗜睡等气血亏虚之象,且理气药物多属香燥,容易耗伤气血,患者有崩漏病史,气血素虚,故初次治疗用疏肝理气药物疗效不佳。因患者平时月经量较大,有周身乏力、嗜睡等症状,辨证为大气下陷证,应用升陷汤,并加党参、山茱萸、炙甘草以益气敛阴。中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精神健旺之后,继续以逍遥丸善后以健脾疏肝。虽然同为解肝郁,但是有先后,分寸拿捏之精确,张磊用方丝丝入扣、细致入微,值得大家学习与效仿。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