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张磊辨治疾病二则
揿针巧治鼻窒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方法
浅谈痛风的综合疗法
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方案
1
11 1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揿针巧治鼻窒
 

□赵彦秋

  王某,女性,27岁,流白黏鼻涕,时轻时重1年有余。一年前,患者因外感导致鼻塞不利,外感虽除但鼻塞不减,此后经常感冒,感冒后诸症加重。一周前,患者因感冒出现两侧鼻孔交替性鼻塞,鼻流白黏涕较多,嗅觉差,头部胀痛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检查:鼻黏膜肿胀色淡,鼻甲肿大、色潮红,鼻孔有白色黏性分泌物。
  诊断:鼻窒(肺脾气虚,鼻窍壅塞)。
  治疗:应用揿针,取印堂穴、合谷穴、迎香穴、足三里穴、丰隆穴。
  操作方法:在埋针部位常规消毒,剥离胶布,持带胶布的一端,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按下,揿入皮下,尽量保证胶布平整地贴于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以患者自觉轻微刺痛为度。留针3天(夏季2天),留针期间间歇性刺激埋针处,并尽量保持局部皮肤干爽。可以适当按压以加强刺激,勿用力揉搓。
  复诊:3天后,患者鼻塞、头胀明显好转,嗅觉已恢复,仍有少量黏涕。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揿针治疗后症状消失。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本病多为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尤以肺脾虚弱、气滞血瘀为多。本例选用迎香穴配合谷穴、印堂穴,加之局部取穴,以使筋络通畅、肺气得宣、鼻窍通利。其中,迎香穴为治疗鼻部的要穴,能迅速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合谷穴为手阳明之原穴,可通调气血、理气开窍,善疗头面诸疾,迎香穴配合谷穴更加强了宣肺通窍之功效;印堂穴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用;足三里穴为足阳明之合穴,具有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的作用,取之以补益肺脾之气、益卫固表、扶正祛邪;丰隆穴健脾除湿,可治疗湿浊上犯致鼻流黏涕。诸穴并用,共奏补肺健脾、宣通鼻窍之功效。
  《黄帝内经》中有“静以久留”的刺法,揿针埋入穴位后可在局部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刺激,使经络气血有序运行,从而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较普通针刺,揿针疗法既有能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气的优点,也具有作用持久而稳定、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的优点。对于不愿服药的孕妇和服药困难的患儿,此法更有独到的优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