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 切除颅底部鞍区肿瘤
河南省消化内镜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我治好了患者的淋巴漏
1
11 1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 切除颅底部鞍区肿瘤
 

□李明贺  文/图

   黄女士今年51岁。几天前,正在准备晚餐的她突然感到头部似被重锤击打,伴有剧烈恶心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增强MRI(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颅底部鞍区1.5厘米×2.0厘米占位,向下侵及蝶窦,向上推压鞍膈,靠近视神经,侧面毗邻颈内动脉。如果肿瘤继续生长,会引发视力障碍或内分泌危象。这让黄女士恐惧不已。
    听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脑部肿瘤的介入治疗方面颇有经验,黄女士就来到该院就诊。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马建接诊了黄女士。马建看了黄女士的MRI片后,发现肿瘤像一颗嵌在脑组织里的核桃,与视交叉神经及颈内动脉之间有空隙。这让马建有信心全部切除肿瘤。
    在对黄女士的病情进行认真分析后,马建与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周少龙决定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在黄女士的鼻腔内建立一个直径不到1.5厘米的微创通道,然后切除肿瘤。内镜下,马建用磨钻小心地磨除蝶窦前壁并扩大。当蝶窦前壁被磨除后,灰红色的肿瘤露出来了。然后,马建清理蝶窦黏膜及突入蝶窦腔内的肿瘤。
    肿瘤邻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挤压垂体柄,与鞍膈紧密粘连。马建动作轻柔地剥离肿瘤。
    马建和周少龙配合默契,他们紧盯屏幕,交替使用刮匙、吸引器与剥离子等医疗器械。随着肿瘤逐渐减容,隐藏在深处的假包膜边界及鞍膈逐渐显露出来,这是确保肿瘤全部切除的关键。最终,肿瘤被全部切除,正常的垂体组织、垂体柄被完整保留下来。
    术中,有少量脑脊液流出。为防止发生术后脑脊液漏,马建等人采用了“三明治”修补法:先在鞍底铺设可吸收生物膜,再从患者的鼻腔自体取材制作带蒂的黏膜瓣,这样就像给颅底穿上了双层防护服。这种复合修补技术可以使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降至1%以下。
    术后第3天,黄女士的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黄女士对着镜子轻触鼻翼,完全看不出手术痕迹。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