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营营
当孩子的免疫系统对寻常物质产生过度反应——牛奶蛋白、花粉被误判为威胁。其实,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娇气,而是体内防御系统的异常应答。尤其当过敏反应累及肠道,出现便血、腹泻时,不仅需要控制症状,更需要从修复肠道黏膜和调节肠道菌群入手,进行系统性干预。
消化系统:过敏的主战场与突破口
牛奶蛋白过敏的隐匿信号
喂养困难:婴儿喝奶后持续哭闹,吐奶带血丝(提示胃食管黏膜破损)。
粪便密码:腹泻,排稀便或黏液便;或便秘,粪便干硬呈羊粪状,严重时可见血便。
生长迟滞:体重连续两个月无增长或增长不足(提示营养吸收障碍)。
肠道修复的关键措施
饮食调整: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摄入牛奶、鸡蛋等常见过敏原;奶粉喂养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改用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以减少过敏反应风险。
黏膜愈合计划:餐前添加谷氨酰胺粉(有助于修复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肠漏);补充锌补充剂,促进黏膜愈合。
过敏进程阻断:多层拦截策略
一级拦截(皮肤屏障):湿疹患儿每日温水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优先选择含神经酰胺成分),强化皮肤屏障,减少过敏原经皮入侵。
二级拦截(鼻腔清洗):花粉季节外出归来时,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物理清除鼻腔内沉积的过敏原)。
三级拦截(气道抗炎):对于反复咳喘的患儿,遵医嘱在睡前雾化吸入低剂量的布地奈德(发挥局部抗炎作用,预防气道重塑)。
菌群重塑:重要的免疫调节途径
肠道菌群失衡标志:挑食行为明显(菌群失衡影响食欲调控)、反复出现鹅口疮(提示肠道真菌过度繁殖)。
益生菌补充法则
菌株选择:腹泻型过敏者可考虑鼠李糖乳杆菌;便秘型过敏者可考虑短双歧杆菌。
服用时机:早晨空腹用凉开水送服(以避开胃酸高峰)。
协同增效:益生菌+低聚果糖(益生元)联用,可为有益菌提供生长促进物质。具体用药还需就医后遵医嘱。
饮食重构:耐受诱导的智慧
即使存在过敏风险,4月龄~6月龄患儿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适时引入辅食。
高危食物引入策略
鸡蛋:尝试从1/8蛋黄开始,煮熟透去除致敏蛋白。小麦:先尝试无麸质的燕麦,再逐步过渡到发酵面食。
耐受强化技巧:每周连续食用同种食物3次以上(有助于维持免疫耐受状态);对番茄、猕猴桃等高酸水果,可煮熟后食用(加热能降低其过敏原活性)。
药物使用原则:严格遵医嘱
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可缓解荨麻疹瘙痒,但长期使用可能掩盖肠道炎症进展;乳糖不耐受患儿需慎用西替利嗪。
激素使用指征
中重度湿疹:在医生的指导下,可短期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非激素)。
过敏性休克: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