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方
卒中作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其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以卒中中心建设为核心,创新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网络救治体系;将健康科普与高危人群筛查深度融合,并积极引入前沿科研项目,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这一实践显著提升了卒中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降低了发病风险,为县域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路径。 核心实践:创新构建全域协同卒中防治体系 卒中具有“五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特征,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城市化进程推进,卒中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日益明显,疾病负担持续加重。 为系统化提升卒中防治能力,方城县人民医院以卒中质量控制中心为枢纽,重点推进了以下核心策略,着力构建“覆盖全域、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综合防治网络。 筑牢基层救治网底:标准化卒中救治单元建设 方城县人民医院与全县乡镇卫生院签订共同救治协议,建立基层卒中救治协作网络;在此基础上,乡镇卫生院设立标准化基层卒中救治单元,统一配备溶栓床、溶栓药物及视频联动系统。同时,方城县人民医院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静脉溶栓技术系统化培训与“一对一”精准帮扶,并建立远程指导机制,确保卒中中心多学科(MDT)团队能实时提供技术支持。 织密早期识别网络:机制创新 方城县人民医院在全县村卫生室设立卒中哨点哨所,将其打造为卒中早期识别与实施初步急救的前沿阵地;卒中防治办公室定期、分批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卒中早期识别标准化培训,考核合格后统一颁发证书。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承担起第一时间识别、上报卒中患者及管理县域内中高危人群的职责;在基层哨点、救治单元与卒中中心之间,建立了高效畅通的绿色通道,确保患者信息实现秒级传递,并能快速完成安全转运。 普及健康知识:“健康科普进乡村”行动深化 方城县人民医院组建了由县级医院专科医生牵头的“县、乡、村三师共管团队”,明确各级职责,切实强化了乡村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创新性地综合运用“乡村大喇叭”循环播放科普音频,建立覆盖217个行政村的16个健康微信群,定时发送科普信息、科普视频等,重点普及“三减三健”等核心健康知识与急性卒中识别技能。此举有力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变,深化了医疗与预防的有机融合。 聚焦源头管控: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精准筛查与干预 方城县人民医院积极组织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大规模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及义诊活动。服务内容涵盖个人信息建档、个人及家族病史问询、血压测量、血糖检测、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等。 方城县人民医院根据筛查结果(2023年筛查16368人,检出高危人员8762人,高危率52%;2024年筛查11205人,检出高危人员4923人,高危率45%),为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与康复指导;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实施持续的健康风险改善、心血管风险监测与综合干预服务,真正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防控策略。 凝聚社会力量:打造“红手环”志愿服务品牌 为长效推进卒中健康科普,方城县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红手环”志愿服务团队。自2023年以来,该团队持续开展院外健康科普讲座及高危人群筛查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服务范围覆盖县域内9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0个村卫生室及24个行政村,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公益科普力量。 引领前沿技术:积极融入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创新 方城县人民医院积极参与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牵头的“脑血管病监测数智平台及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研究”项目;通过深度参与国家级项目,方城县人民医院引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管理理念,重点探索基于5G技术的“移动卒中单元”。该模式旨在实现“上车即治疗”,抓住“黄金救治时间”,优化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流程,利用远程会诊与实时数据传输,提升救治精准度与效率,最终为卒中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救治,显著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并以此为契机打造卒中救治新模式,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显著成效:区域卒中防治能力跨越式提升 通过系统性建设,方城县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多项核心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并获得广泛认可。 方城县人民医院成功构建并持续巩固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的卒中宣教、识别与救治网络;其基层卒中救治单元溶栓模式被凝练总结为“方城经验”,在河南省卒中质控大会上进行交流,并作为成功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并高质量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阶段性入组任务;作为全国首批分中心,积极推动“移动卒中单元”在县域落地应用,探索卒中超早期干预的创新路径与模式。 在全国近2000家医院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方城县人民医院持续稳居全国前20名,核心时效指标DNT(Door-to-Needle Time,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中位数稳定控制在17分钟以内。在方城县,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已成功独立开展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42例。 经验启示 方城县人民医院的成功实践,为破解县域卒中防治难题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范式,其核心启示在于: 方城县人民医院高标准建设并有效运行基层卒中救治单元,通过技术下沉、设备配置和远程支持,切实打通了卒中救治“最后一公里”,为急性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将乡村医生培养成为卒中识别的“第一响应人”,并辅以多渠道、全覆盖的健康科普宣教,成功构建了卒中早期识别预警网络,显著提升了救治的及时性;以县级卒中中心为技术龙头和管理核心,通过明确职责、畅通流程,紧密联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最大化;将高危人群筛查、持续性健康管理与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深度融入卒中防治体系,推动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前移;积极引进前沿技术,主动融入国家级科研项目,探索并应用“移动卒中单元”等创新模式,持续提升卒中救治的响应速度、精准度和整体效能。 展望未来,随着“移动卒中单元”等创新技术的深化应用、科研合作的持续拓展以及防治网络的不断优化,为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贡献力量。 (作者系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