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按“程序”做事背后的真相:儿童强迫症
探索家庭病床微改革织密居家医疗服务网
创新构建卒中防治体系 守护群众健康
强科建设中的人才支撑
结核病研究新进展:有望缩短治疗周期
1
11 1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按“程序”做事背后的真相:儿童强迫症
 

□席娜

11岁的童童(化名)从小家教甚严,是个做事谨慎、懂事听话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前,童童有一次考试没考好,这使他产生很大的压力。他不仅怕同学嘲笑他,也怕家长骂他,就反复思考考试的内容,谁知以后他竟出现放学不回家的情况。因为童童要反复想一天的问题,想完了才回家,做什么事都得按“程序”去做,如做作业必须先开灯,再坐下来;每天写作业,必须先复习英语,否则作业就写不成;做完作业又反复检查是否有错,睡觉前也反复检查自己的鞋袜是否放整齐。
起初童童的家人以为他慢慢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可后来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童童只要在家就反复洗手,做事的动作也越来越慢,走路感觉走不对了就得重走;童童上课时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越来越差,妈妈一说他就摔东西,发脾气……童童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正常,整天担心自己的病会影响到将来。经人介绍,妈妈带着童童来医院咨询——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孔德荣为童童做了检查,诊断为典型的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出现的心绪或行为。患儿患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刻板行为,如特别爱干净、胆小怕事、拘谨呆板。儿童强迫症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当和父母不良性格影响的结果。父母对孩子过分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或受惊吓、受侮辱批评,精神长期处于过度的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均可诱发儿童强迫症。
孔德荣说,一般的强迫症患儿,刚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忧伤,只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如果不及时治疗,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医生反复训练和实践主动矫正那些令人苦恼的观念和行为。
同时,家长的影响,对患儿也非常重要。如患儿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症现象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性格的弱点,指导孩子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多方面创造条件,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跑步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让孩子在一个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成长。
在这里提醒家长,一旦孩子出现强迫症的症状,要尽早到专科医院诊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