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珂
在现代医疗检查中,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检查方式。然而,每次检查肝胆前,医生都会反复叮嘱:空腹8小时。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查肝胆还需要饿肚子? 肝胆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肝胆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传播时产生的回声来形成肝脏和胆囊图像的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式无创、无痛、无辐射,通过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脏和胆囊的形态、结构、血流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空腹8小时的重要性 让胆囊“现出原形” 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当我们进食后(尤其是含脂肪的食物),胆囊会排出胆汁促进食物消化。如果在进行超声检查前没有空腹,胆囊就可能已经收缩并排空胆汁,此时胆囊壁可能折叠,容易掩盖病变(如小结石或小息肉等),甚至误诊为“胆囊壁增厚”。空腹时,胆囊充满胆汁,体积饱满,在超声检查下能清晰显示其结构,便于发现潜在的问题。 减少气体干扰 超声检查依赖超声波穿透人体组织成像,但是气体是声波的“天敌”。进食后,胃肠道内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会干扰超声波的传播,导致图像模糊。特别是肝脏深部、胆总管下段等区域,可能完全被气体遮挡,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空腹时,胃肠道内容物很少,气体干扰较小,超声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胆和相邻器官(如胰腺、胆管等)的情况。 避免误诊 肝胆超声检查并非只看肝胆,医生通常还会观察胰腺、门静脉、部分胃部等结构。如果胃内有食物残留,会被误判为胰腺肿物或淋巴结肿大。同时,饮水或进食会导致胃扩张,挤压周围器官,影响医生对病灶位置的判断。 空腹8小时的具体要求 患者在检查前8小时~12小时不能进食,通常前一天晚餐后不再吃东西。这样可以确保胆囊充盈,胃肠道内气体和食物残渣减少,从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虽然患者需要空腹,但是通常允许摄入少量清水(200毫升以内),以免长时间禁食导致脱水。然而,患者应避免大量饮水或饮用牛奶、咖啡等饮品,因为这些饮品可能刺激胆囊收缩或产生气体,影响检查结果。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等)的患者,可以在检查前用少量清水送服药物,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特殊情况的处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时间空腹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在检查前,患者应与医生沟通,必要时携带糖果备用。 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患者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如右上腹疼痛、黄疸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定期体检非常重要。肝胆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空腹8小时看似是肝胆超声检查前的一场“饥饿游戏”,实际上是保障检查结果精准、守护肝胆健康的关键一步,只有遵循科学指引,才能为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