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乐
眼底病是一类涉及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及玻璃体等眼后节组织的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对于眼底病患者而言,科学护理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守护珍贵的视力。 病情观察 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要留意视力的变化情况,包括视力的清晰度、视野范围等。例如,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出现视野中有黑影遮挡、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黄斑变性患者,则可能感觉看东西变形、中心视力减退。若发现视力持续下降、视野缺损加重等情况,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 同时,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眼部症状,如是否有眼痛、眼胀、眼红、分泌物增多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观察患者的全身症状,因为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与眼底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若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可能会加重眼底病变。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卫生非常重要。患者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将细菌带入眼内,引发感染。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清洁眼部,但要注意操作方法,以免损伤眼睛。 对于眼底出血的患者,要采取合适的体位。患者可以保持半卧位,减少眼球转动,使眼部血液下沉,促进血液吸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或出血加重。 外出时,患者应佩戴合适的遮阳工具,如太阳镜、遮阳帽等,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减轻光线对眼睛的刺激;同时,避免眼部受到外伤,在进行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的活动时,要佩戴防护眼镜。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对眼底病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应保证营养均衡,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补充维生素A,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患者保护眼睛。 患者应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修复和生长所需的物质。同时,患者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眼底血管的损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心理关怀 眼底病往往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心理关怀在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 家属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求。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眼底病护理需要从病情观察、眼部护理、饮食调理、心理关怀等方面入手。科学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守护那扇通往光明的“窗户”。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明水眼科医院) |